[发明专利]短小芽孢杆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20058.2 | 申请日: | 2014-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5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迟玉成;许曼琳;黄志明;孙春龙;王丽宁;王学武;袁宗英;刘爱娜;吴菊香;许婷婷;谢宏峰;陈殿绪;焦坤;袁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力力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植物保护站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3/00;C12R1/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 地址: | 266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短小 芽孢 杆菌 及其 培养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菌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短小芽孢杆菌,及该短小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花生根腐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是危害最大,最难防治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世界各花生主产区呈扩大蔓延趋势,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也连年加重。2006年,该病害在河北省行唐县、新乐市、大名县和定州市,河南省濮阳市,山东省青岛市、日照市、临沂市、泰安市大面积发生,重病田发病率超过50%;2009年在北方花生产区大流行,造成花生大幅减产,山东省莒南县、莒县部分地块甚至绝产。由于花生根腐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不同地区不同年际间优势种不同,山东省临沂地区优势种为镰刀菌、腐霉菌和色二孢菌;青岛地区为丝核菌、镰刀菌,部分年份核盘菌发生严重;河北省主要是镰刀菌和腐霉菌,近几年花生白绢病发生严重;河南省主要是色二孢菌和镰刀菌;广东省为色二孢菌和镰刀菌,近几年部分地区花生黑腐病危害加重;湖北省是是镰刀菌、丝核菌和黑曲霉菌。由于引起花生根腐病病原菌种类繁多,部分地区甚至没有搞清花生根腐病病原,因此防治非常困难。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土传真菌病害(孟宪曾,1982;刘锡若等,1983),其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iiSacc.)属半知菌小核菌属,没有有性抱子,从培养中可产生无性时期。该病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病株残体或在多年生植物寄主的茎基部越冬,菌丝也可以在土表病株残体上腐生,花生的种子及种壳也可带菌传病。该病在世界各大花生产区均有发生,尤以温暖地区更为严重。在南方的花生产区发生较多。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带来了田间小气候的显著变化,使花生白绢病由零星发生发展到分布逐年扩大,引起的危害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董炜博等,2001),现在该病害已成为北方花生生产上重要病害;2004年山东省临沂市大田调查,一些地块平均病株率为67.3%,病情指数为56.8,而且其危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卞建波,2007)。
花生茎腐病分布广泛,国内各花生产区也均有报道,其中以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安徽、湖北、江苏、海南等花生产区发病较为严重。近几年来该病害发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重茬地块,表现尤为突出。据2004年在河北省定州市调查,一般发病地块病株率15~20%,重者达到50%以上,引起整株死亡,造成花生缺苗断垄,甚至成片死亡,颗粒无收。近年来,该病害在部分花生产区发生逐年加重,成为花生上一重要病害。据调查统计,2001~2003年,安徽省阜阳地区发病田块占89.6%,病株率轻的在10%~20%,严重的可达60%以上,甚至成片死亡,颗粒无收。
目前,主要采用化学药剂拌种和灌根的方法防治花生根腐病、白绢病和茎腐病等土传病害,拌种对花生苗期土传病害有一定防效,但对后期发生土传病害基本无效。灌根对后期发生土传病害防治效果也甚微,且污染严重,使相当一部分花生及其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生物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化学防治的弊端,研究发现该方法对部分土传病害经济而有效,因而成为防治土传病害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研究生防菌剂较早,1973年,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希腊等国的研究人员利用放射土壤杆菌针对植物根癌病进行研究,效果显著,并实现了商品化。最近几年,美国、阿根廷、印度、泰国等国科学家筛选大量生防菌株,并在生产上用于防治花生根腐病;Dorner等从90年代开始筛选不产毒黄曲霉和寄生曲霉菌株竞争抑制产毒黄曲霉菌株,达到抑制产毒菌株进一步侵染作物的效果,在花生中,接种不产毒的寄生曲霉菌株可使食品级花生的黄曲霉毒素减少83%~98%,同时可使花生储存过程中显著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几率。我国研究花生生防菌剂较晚,但发展较快。封海胜等(1996)报道了微生物菌剂对花生的增产作用,并对减轻或解除花生连作障碍有一定作用;涂显平(2000)研究在花生连作的旱地中施用酵素菌,使青枯病、根腐病等几种主要病害的综合发病率由10.94%下降到2.25%;徐秀娟(2003)、黄亚丽(2006)和刘登望(2006)等报道应用木霉菌拌种防治由丝核菌、镰孢菌引起花生根腐病均效果明显,且能显著提高花生出苗率和成苗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力力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植物保护站,未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力力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植物保护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00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式绝缘高低凳
- 下一篇:一种盾构机配电盘柜门通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