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老鼠海马结构在环境认知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19993.7 申请日: 2014-01-16
公开(公告)号: CN103778332A 公开(公告)日: 2014-05-07
发明(设计)人: 于乃功;王琳;陈焕朝;阮晓钢;徐丽;李倜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9/00 分类号: G06F19/00
代理公司: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张慧
地址: 100124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老鼠 海马 结构 环境 认知 过程 作用 分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老鼠海马结构在环境认知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方法,属于仿生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间记忆是动物在环境中生存的基本功能,大脑皮层中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承担着环境认知的任务。海马结构与老鼠的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有关,尤其是短期记忆和空间记忆。 

海马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齿状回(Dentate Gyrus)、海马角(Cornu Ammonis)、下托(Subiculum)、内嗅皮质(Entorhinal Cortex)。其中海马角又分为CA1-CA4四个区域,内嗅皮质分为Ⅰ-Ⅵ6层。当老鼠处于一个环境中时,外界信息首先到达海马结构的内嗅皮质中,内嗅皮质为海马角提供主要的输入,内嗅皮质第Ⅱ层将信息投射到齿状回和CA3,内嗅皮质第Ⅲ层将信息投射到CA1和下托,反过来,CA1和下托又将信息反射回内嗅皮质第Ⅲ层和第Ⅴ层,形成一个海马回路。 

在老鼠环境认知过程中,海马结构中有四种细胞起作用,按细胞被发现的时间顺序分别为位置细胞(Place Cell PC)、头朝向细胞(Head-direction Cell HD)、网格细胞(Grid Cell GC)、边界细胞(Border Cell BC)。当老鼠处于环境中特定位置时,位置细胞被激活,它与老鼠行为活动所处位置密切相关,每个位置细胞有且只有一个激活域。位置细胞主要存在于CA3区。头朝向细胞是一种头朝向依赖性神经元,放电活动只与头在水平面的朝向有关,与老鼠的位置、姿势、行为无关,每个头朝向细胞有且只有一个最佳朝向(preference angle),其激活 率与老鼠头朝向的关系如图2所示,呈现高斯曲线规律。网格细胞对特定的空间位置发生重复性放电,多个放电野相互交叠成一个个节点,连接节点形成相连的三角形遍及整个老鼠遍历的空间环境,与位置细胞不同的是,每个网格细胞有多个激活域。每个网格细胞形成的网格域都具备4个基本特征:①间距(spacing):邻近节点之间的距离;②激活域大小(firing field size):网格细胞发生放电的空间范围;③位相(phase):相对于外部参考点的x轴和y轴位移;④定向(orientation):相对于外在参考坐标的倾斜度。网格域的间距沿着内嗅皮质的背腹侧轴逐渐增大,由39-73cm变化。内嗅皮质第Ⅱ层中只含有网格细胞,第Ⅲ到Ⅴ层网格细胞与头朝向细胞共存。当老鼠在环境中遇到环境边界或者障碍物边界时,边界细胞被激活,当移除边界时,边界细胞的激活域就消失。边界细胞主要存在于内嗅皮质中,但含量不足10%。头朝向细胞为网格细胞和边界细胞提供输入,网格细胞为位置细胞提供输入。 

基于四种细胞的功能,建立老鼠海马结构在环境认知中作用的数学模型,当老鼠在环境中运动时,头朝向细胞感知老鼠的运动速度和头朝向,进而传递至网格细胞和边界细胞,有关网格细胞激活域的形成目前有两大类理论模型:第一类为吸引子模型(attractor model):认为神经网络可以有多个“吸引子”,每个“吸引子”对应于空间环境中的一个位点,通过“吸引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整个空间环境的编码;第二类是振荡干扰模型(oscillatory interference mechanism):老鼠大脑内的θ波相互干扰形成网格域。网格细胞进行信息整合后,多个网格细胞线性组合进而形成位置细胞激活域,位置域和边界细胞激活域共同形成对环境的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数学方法建立老鼠海马结构的数学模型来模拟老鼠对 未知环境的认知过程;建立的模型实现了海马结构中四种认知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可以将其运用于机器人导航,医学治疗,心理诊断等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老鼠海马结构在环境认知中作用的分析方法,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如图1所示, 

S1构建一个虚拟老鼠探索室内二维空间环境,形成空间轨迹,其中, 

老鼠在时刻t的运动速度为vt

老鼠在时刻t的头朝向为θt

则可知老鼠在t+1时刻的位置为 

x(t+1)=x(t)+vt·dt·cosθt

y(t+1)=y(t)+vt·dt·sinθ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99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