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用内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9690.5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3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跃;李士凯;于卫新;李兆峰;高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F1/00 | 分类号: | F28F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2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架式 气化 器换热 管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管,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流动液体、气体及气液混合体的传热的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用内管。
【背景技术】
气态天然气(NG)在被冷却至-162℃后转变为液态天然气(LNG),同时体积缩小约620倍,液态天然气(LNG)是天然气储存和运输的主要形态,在使用液化天然气时必须经过LNG接收站气化器转化为气态天然气(NG)。随着中国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建设数量的飞速增加,对LNG气化器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LNG气化器是整个LNG供应流程中的关键设备,目前常用的是开架式气化器。开架式气化器的基本单元为换热管,换热管由翅片管、内管、扰流子三部分组成,作为高效换热重要元件,内管尺寸精度要求高,不但要求能够顺利与翅片管和管内扰流子装配,而且要求使用过程中在内部螺旋上升LNG和NG作用下位置不能发生变动,否则将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国内目前还没有生产出实用的开架式气化器产品,国产开架式气化器用内管方面的研究也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开架式气化器的研究为国内新的研究领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用内管,本发明不但方便与翅片管配合形成内管、翅片管双层换热管结构,而且定位凸台减小运行时受内部螺旋上升LNG和NG作用内管位置发生变动的风险,提高了翅片管外部温度,减小LNG气化器结冰厚度和高度,有效地克服了普通开架式气化器的“冰堵”现象,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和结构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用内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中心设置有基体中心线配置的内孔,所述管体的外壁设置有多对与管体一体结构的定位凸台。
所述的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用内管,所述每对定位凸台包括左定位凸台和右定位凸台,所述每对定位凸台的左定位凸台和右定位凸台呈轴对称分布于管体的外壁。
所述的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用内管,在管体的外壁设置有两对与管体一体结构的定位凸台,所述每对定位凸台的左定位凸台和右定位凸台呈轴对称分布于管体的外壁。
所述的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用内管,所述每对定位凸台的左定位凸台和右定位凸台的位置可以与其他对定位凸台的左定位凸台和右定位凸台的位置交叉布置。
所述的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用内管,内管的内管外径D3≤内翅片顶部所处圆直径D2,内管壁厚d,定位凸台高度h=d/10~4d/5。
所述的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用内管,所述定位凸台的顶部处于同一圆弧,所述圆弧半径为定位凸台顶部圆弧半径R3,内管壁厚为d ,定位凸台高度h ,R3=D3/2+h。
所述的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用内管,所述定位凸台与管体相连的两侧采用圆弧过渡,一侧过渡圆弧半径为过渡圆弧半径R4,另一侧过渡圆弧半径大小为内翅片顶部过渡圆弧的半径R1,R4≥R1。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用内管,与翅片管内翅片具有较好的配合性,通过简单的定位即可顺利插入、抽出,装配性能好;同时由于定位凸台的存在,使得装配后的翅片管与内管形成的内外双层换热管相对位置固定,LNG气化器工作时,尽管受内部螺旋上升LNG和NG作用,内管位置也不发生变动,形成稳定的内、外双层换热管结构,提高了LNG气化器工作的稳定性,提高了翅片管外部温度,减小LNG气化器结冰厚度和高度,有效地克服了普通开架式气化器的“冰堵”现象,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和结构的使用寿命。
2、内管管体尺寸的变化不影响定位凸台的定位效果,有利于LNG气化器的配套安装。
3、管体与定位凸台的一体结构方便采用挤压、拉拔、压铸方式制备。
【附图说明】
图1是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开架式气化器翅片管内翅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96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