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存料注塑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7501.0 | 申请日: | 2014-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7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宗慧;黄小兵;杨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45/02 | 分类号: | B23D45/02;B23D4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存料 注塑 切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切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存放注塑模具的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注塑模具时,一般都是在一个模具里面布置多个型腔,一次成型出若干个注塑模具,生产完毕后就需要对模具进行切割。现有的都是进行人为切割操作,效率低下而且极大地浪费了人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切割并且可以存放注塑模具的切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可存料注塑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割部件和位于所述切割部件一侧的存料部件;所述切割部件包括平台和位于所述平台上的切割刀,所述切割刀包括位于所述平台靠近存料部件一侧的第二切割刀和位于所述平台中部的第一切割刀;所述存料部件包括长方体的壳体、垂直位于所述存料部件内部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转动带和若干个垂直于所述转动带上的挡板;所述挡板在两个所述转动带上呈镜面对称分布;所述存料部件的一侧设置有信号发射装置,所述平台上设置有信号接收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与信号发射装置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切割刀所在的平面。
前述的可存料注塑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割刀设置有两个。
前述的可存料注塑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切割刀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两个所述转动带之间的垂直距离0-5mm。
前述的可存料注塑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割刀的切割方向与第二切割刀的切割方向垂直。
前述的可存料注塑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条所述转动带上相邻的挡板的距离相等。
前述的可存料注塑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料部件的底部设置有提醒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第二切割刀可以来回运动,对模具进行横向切割。第一切割刀固定放置,对模具进行纵向切割。存料部件可以对切割完的模具进行存放,模具一端放置在挡板上,然后第二切割刀切完后,存料部件两端的转动带转动使得模具向下移动,平台上的模具继续向存料装置内部推进再次进行切割,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 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 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壳体,2-转动带,3-挡板,4-提醒装置,5-平台,601-第一切割刀,602-第二切割刀,7-信号接收装置,8-信号发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可存料注塑切割装置,包括切割部件和存料部件。存料部件位于切割部件的一侧。
切割部件包括平台5和位于平台5上的切割刀。切割刀包括位于平台5靠近存料部件一侧的第二切割刀602和位于平台5中部的第一切割刀601。
存料部件包括长方体的壳体1、垂直设置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转动带2和若干个垂直于转动带的挡板3。挡板3在两条转动带2上呈镜面对称分布。
存料部件的一侧设置有信号发射装置8,平台5上设置有信号接收装置7。第二切割刀602可以在平台5上移动,移动方向与第二切割刀602靠近平台5的那条边相平行,这样的来回移动可以对信号进行一定的阻挡。信号接收装置7与信号发射装置8的连线垂直于第二切割刀602所在的平面。第二切割刀602进行来回切割时对信号的阻挡形成了对转动带2转动的控制。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切割刀由右向左进行切割,在左边的时候对信号造成了第一次阻挡,为了安全起见,第二切割刀602会继续向左运行,这样信号接收就会恢复,此时对转动带2进行操作,向下移动一定的距离。平台5上的模具向存料装置方向移动,第二切割刀602再从左边向右边运动,这样会再一次挡住信号一段时间,当第二切割刀602运行到右边时,信号会被再次接收,此时控制转动带2向下运动一定的距离,如此往复,完成了自动切割和自动存放模具。
第一切割刀601设置有两个,在一开始时对一串并列的模具进行两侧的切割修补,这样可以把两侧多余的材料切掉。
两个第一切割刀601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两个转动带2之间的垂直距离0-5mm。这样能够保证模具能够平稳安全的落在挡板上而不掉下去。
第一切割刀601的切割方向与第二切割刀602的切割方向垂直。在第二切割刀601之间的平台上还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第一切割刀的切割方向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75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