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塑性等径轧制轧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16006.8 | 申请日: | 2014-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6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吕知清;吕栋;厉勇;王振华;孙淑华;傅万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B3/00 | 分类号: | B21B3/00;B21B13/06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轧制 轧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辊轧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塑性等径轧制轧机。
背景技术
轧制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塑性加工方法,主要用来生产型材、板材、管材等。轧制可按金属在轧制时是否立即产生软化、回复和再结晶分为热轧和冷轧。轧机即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设备。
有一些金属材料或合金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通常条件下塑性很差,难以通过塑性变形进行加工,例如镁合金、铝合金,以及合金钢、钛合金、高温合金等。如镁合金等有色轻金属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电磁屏蔽性好、减震性好等良好性能,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特点,这些金属材料性能突出,但常温下变形能力差,加工困难成本高,使得其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大多数金属材料在冷轧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工硬化产生,在多次冷轧加工后,必须对合金进行再结晶退火,以恢复材料原有的塑性。对于耐高温、耐磨损等高合金材料,变形抗力较大,加工硬化、形成织构的倾向性较高,有些脆性材料基本没有轧制的可能,这是当代轧制技术面临的瓶颈问题。
等径角轧制技术对板料综合力学性能的提升作用显而易见,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工序繁杂、成本高、加工效率低的缺点,例如对某种镁合金板料的等径角轧制,需要使用双辊热轧机,并且镁合金板料在进行等径角轧制前需要进行5分钟400℃的预热以提升原料塑性,减小变形抗力并改善金属内部组织,以便于轧制,预热温度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容易造成板料内部晶粒长大、塑性降低,轧制完成后需要对板料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恢复塑性,才可得到合格的产品。
电致塑性效应是材料在电的作用(包括电子照射、电场、电脉冲等电刺激)下,变形抗力降低、塑性增加的一种现象。电致塑性技术最引人注意的是将其应用于难成形或低塑性材料的轧制加工,电致塑性轧制过程中,脉冲电流使金属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变形抗力降低,最终产品较常规轧制强度更高、韧性和表面质量更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常温下工作的设备简单、加工效率高、成本低、可提高难轧制金属综合力学性能的电塑性等径轧制轧机。本发明主要是在常规二辊轧机的基础上,加入等径角轧制机构和电致塑性加工机构。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二辊轧机主要包括机架、轧辊组件、平衡机构和压下机构等。封闭式四柱机架内用于安放两个轧辊,两个轧辊呈上下排列,上轧辊轴承座上部与压下机构相连,通过转动机架顶部的齿轮组可以使压下机构上下移动,该压下机构上端穿过机架顶上的竖直通孔与齿轮组相连,通过转动调节杆可以转动齿轮组,使压下机构与两个轴承座相连的部分同步移动。在压下机构左右两侧设有平衡机构,其下端与上轧辊轴承座相连。上下两个轧辊分别装在两个轴承座内,每个轴承座安装在两个立柱之间,立柱内侧装有导轨,两个下轧辊轴承座固定,两个上辊轴承座可以由机架上部的压下装置调节沿着导轨上下移动,用来根据轧制板材厚度需要调节轧辊间距。每个轴承座内安装有两个对称并列的圆锥滚子轴承,轧辊辊颈置于轴承之中,端盖安装于轴承座外侧,顶在外侧轴承的外圈。两个圆锥滚子轴承被套在圆筒形轴承绝缘套中,安装于上述轴承座中,在圆锥滚子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端盖之间设圆环形轴承绝缘垫,绝缘垫外径与轴承外径相当,上述绝缘套和绝缘垫可使轧辊轴承与轴承座绝缘,从而保证轧辊与机架其他部位绝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60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