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李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15860.2 | 申请日: | 2014-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9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金秀 |
| 主分类号: | A45C5/04 | 分类号: | A45C5/04;A45C5/14;A45C13/00;A45C13/36;A45C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刘冬梅;罗娟 |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李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旅行中用于运输旅行物品的运输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行李箱。
背景技术
无论是出门旅行还是公务出差,必须少不了的就是一个出门携带用来放置物品的箱子,所以行李箱也就应运而生,用来放置旅途中所需要的衣物、生活用品等。
早期的行李箱是以木材或其他重的材料制成,随着航空旅行的普及,行李箱的材料趋向更为轻便的硬塑胶或布质。大部份的型号亦附有内置小轮,可用拉杆方便拉动,2010年后亦出现有4个小轮的行李箱,除了可作360度的旋转外,在平地更可以不费力轻易推动,这就是我们口中所称的“万向轮”。
此外,市场上一般万向轮的行李箱的箱体框架外都是有棱有角的矩形体,外壳分为硬壳行李箱与软壳行李箱。硬壳行李箱较为耐摔,适合需要给予较多保护的行李。软壳行李箱重量通常较硬壳行李箱为轻,容量亦较有弹性。无论是硬壳还是软壳,始终避免不了拉杆处于伸长状态时,因行李物品过多,重量过重,箱体背部拉杆位置受力不均衡从而导致拉杆弯曲难以拖拉箱子或者拉杆直接折断,导致出行者旅途不快;另一问题是行李箱没有内置称重装置,在收拾行李家中不具备称重称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出行者面临机场托运行李超重的难堪。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拉折、内置称重装置的行李箱,所述行李箱,包括:
箱体框架,其包括长支杆、长弯杆、横杆和短杆,所述长支杆位于箱体左前方和右前方分别与前上横杆和前下横杆垂直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所述长弯杆一端与前下横杆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上横杆垂直固定连接,前上横杆与后上横杆通过短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长弯杆为空腔圆柱体,内置滑杆,可使行李箱拉杆处具有滑动伸缩功能;
手柄,通过关节点与长弯杆内置的滑杆相连接,手柄与滑杆相连接,通过对手柄施加小力度的力便可轻易调节拉杆的伸长与收缩状态,一来出行时可以方便提携行李箱,二来在放置时手柄可以缩回与行李箱上平面同一水平位置,不占用空间;
底部框架,包括横杆和加强杆,所述横杆平行于前下横杆位于长弯杆弧形处与长弯杆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一端与横杆中部连接,另一端与前下横杆连接,底部框架中设置横杆和加强杆是为了行李箱在水平放置时能够起到加固的作用,避免行李过重底部过分挤压导致万向轮压坏或是变形,让行李箱前进受阻,另外在底部框架中添加了加强杆为了在其上设置称重传感器,感应箱内行李的重量,通过数据反应到称重显示器上;
支撑杆,位于加强杆与横杆连接的节点处下方与地面垂直;以及
万向轮,分别位于底部框架与后下横杆形成的两个端点处,与端点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长弯杆的弧形为圆弧形,弧度为半径长为长支杆长度的三分之一所对应的圆心角,设置所述弧度能够使得箱子斜拉的时候重量分布均匀,避免行李箱拖拉过程中重量分布不均匀挤压拉杆,导致拉杆折断的现象;所述弧度还能更好地减少从长弯杆中拉出滑杆的力度,滑杆轻易拉过,省力轻便。
优选的是,所述的加强杆设置有2根,其中一端与底部框架中的横杆相接,另一端与前下横杆相接,形成等边三角形,形成三角形构造能够使加强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牢固底部框架构造。
优选的是,所述的底部框架中还设置有称重装置,所述的称重装置包括重力传感器、信号电缆和称重显示控制器,所述的重力传感器设置在加强杆与前下横杆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上顶点处,称重显示控制器设置在箱体上面的左侧方,重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电缆与称重显示器数据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框架底部的连接是在等边三角形上顶点处挖出一个小孔,让螺栓通过小孔上表面与顶点连接,其中螺栓跟顶点之间要留有0.5~0.8厘米的空间余量,不能将螺栓拧紧,螺栓的下表面与称重传感器固定相接,螺栓不上紧,准确称量箱体中物品的重量。
优选的是,所述的支撑杆内置滑杆,通过卡节点活动连接,支撑杆可上下伸缩,支撑杆处于伸长状态时的长度要比万向轮支撑箱体距离地面的高度要长,也就是说当支撑杆处于伸长状态与地面垂直的时候箱体处于悬空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金秀,未经李金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5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温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充气填充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