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模拟酶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5610.9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8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阎锡蕴;段德民;张德玺;杨东玲;冯静;宋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旭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模拟 免疫 层析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及生物医学纳米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磁性纳米颗粒模拟酶,并提供了其应用于免疫层析生物分子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胶体金为标记物的检测方法,它把免疫亲和技术、印渍技术和斑点薄层层析技术组合在一起。由于用该层析条检测的时候,所有样品均经过较窄的纤维素膜的持续性反应,实际上对被测物质起到了浓缩、聚集作用,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加快了反应速度,整个操作时间仅需3~15分钟。其原理是将特异的抗体(或抗原)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的某一区带,当干燥的硝酸纤维素膜一端浸入样品后,由于毛细管作用,样品将沿着该膜向前移动(层析),当移动至固定有抗体、抗原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即与该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若用免疫胶体金作标记物可使该区域显示一定的颜色,从而实现特异性的免疫诊断。传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快速等特点,但由于灵敏度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其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广泛应用,信号放大是解决免疫层析技术灵敏度低的关键所在。
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既具有纳米材料所特有的性质,如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偶联容量高,又具有磁响应性及超顺磁性,可以在恒定磁场下聚集和定位、在交变磁场下吸收电磁波产热,利用这些特性,磁性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于磁共振对比剂、磁靶向药物载体、细胞与生物分子分离、生物传感与检测以及磁感应肿瘤热疗等生物学领域。
最近几年,磁性免疫层析(Magnetic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MICT)作为一种新一代单人份快速定量检测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它是以超顺磁性纳米颗粒代替传统的标记物(胶体金,乳胶颗粒等)来进行免疫层析,最后通过磁信号阅读仪读取结合在检测线处磁颗粒的磁场强度,从而对所检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判断。目前国内成型的磁信号阅读仪还没有上市,国际上也只有少数外国公司(如美国MagnaBioSciences公司)具有该项技术,但其价格昂贵,因而限制了磁性免疫层析的发展和推广。
近年来,我们课题组研究发现磁纳米颗粒具有内在的模拟酶活性,可替代过氧化物酶进行免疫检测(阎锡蕴等,Nature Nanotechnology.2007)。最近,我们课题组又研制了三功能(识别、催化、磁性)于一体的新型免疫组化检测试剂,发现磁颗粒表面包裹蛋白分子后仍然具有酶活性(阎锡蕴等,Nature Nanotechnology.2012)。这种催化活性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相似,在过氧化氢存在下,磁性纳米颗粒可以催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如可以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生成蓝色的产物,催化二氨基联苯胺(DAB)生成棕色沉淀,催化邻苯二胺(OPD)生成橘红色产物,催化活性依赖于pH值、温度和过氧化氢浓度,其催化机理符合乒乓机制。同时还发现磁性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强,颗粒的粒径越小,其催化活性越高。磁性颗粒的粒径达微米量级后,催化活性降低至接近零值。磁性纳米颗粒的模拟酶活性,相比蛋白制剂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具有更多的优势:(1)蛋白酶在极端pH和温度下容易变性,同时也容易被蛋白酶降解,而磁性纳米颗粒在极端条件下很稳定;(2)蛋白酶的生产成本很高,而磁性纳米颗粒制备简单、廉价;(3)由于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超顺磁性,用磁铁可以回收反复利用;同时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可控性,拓展了其作为模拟酶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56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