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结构与使用此开关结构的电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14503.4 | 申请日: | 2014-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9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庄益诚;廖宇靖;郑英彦;杜志炜;林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13/06 | 分类号: | H01H13/06;H01H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结构 使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开关结构与使用此开关结构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无缝(seamless)按键设计的开关结构与使用此开关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科技产品多以移动性以及功能性为主要诉求,因此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智慧型手机(smart mobile phone)、平板电脑(tablet PC)以及笔记型电脑(notebook,NB)等产品已成为现今的电子消费市场的主流。
一般来说,可携式电子装置通常配有按键于壳体上,而机壳内具有对应于此按键的开关元件。按键与开关元件相互耦接,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按键来控制开关元件,进而达到控制电源、蓝芽或无线网络的开关,又或者是调节音量、摄录影像或滚动显示页面等功能。通常而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必需设置有相应的对外开孔来装设按键,以便于使用者操作。
然而,前述配置方式会造成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内部配置空间的浪费,且其组装过程亦较为复杂,因而存在着制造难度高、制造工时长以及组装良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灰尘、水气容易经由按键与对外开孔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电子装置的内部,使得电子元件的功能受到影响,且缩减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结构与使用此开关结构的电子装置,能简化制作工艺步骤、缩减组装时程与降低制造成本,并达到无缝(seamless)按键的设计,以保持电子装置外观的完整性,且可避免灰尘或水气侵入电子装置内部,确保电子装置的使用寿命及可靠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开关结构适用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具有壳体,且开关结构位于壳体的按键部的内侧。开关结构包括弹性件、传力件以及应变感应元件。弹性件连接壳体。传力件设置于壳体的内侧。应变感应元件设置于弹性件,且应变感应元件与传力件分别位于弹性件的相对两侧。当按键部的外侧受到外力时会通过传力件使弹性件变形。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机体、壳体以及开关结构。壳体包覆机体,且壳体具有按键部。开关结构位于壳体的按键部的内侧。开关结构包括弹性件、传力件以及应变感应元件。弹性件连接壳体。传力件设置于壳体的内侧。应变感应元件设置于弹性件,且应变感应元件与传力件分别位于弹性件的相对两侧。当按键部的外侧受到外力时会通过传力件使弹性件变形。
基于上述,本发明通过在壳体的按键部的内侧制作应变式的开关结构,以让使用者通过按压壳体的按键部来实现按键的功能。换言之,本发明无需在电子装置的壳体额外设置开孔以容置实体按键或于壳体上额外设置其他独立的感应元件,便可实现按键功能,因此可大幅简化制作工艺步骤、缩减组装时程、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提高组装良率。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的电子装置采用无缝按键设计,因此其壳体与实现按键功能的区域之间并不具有间隙,不仅可保持整体外观的完整性,还可避免灰尘或水气侵入电子装置内部,确保电子装置的使用寿命及可靠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开关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开关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开关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开关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电子装置
110:机体
111:控制单元
112:振动元件
120:壳体
121:按键部
130、130a、130b:开关结构
131:弹性件
131a:变形部
131a1:表面
131b:连接部
132、132a:第一传力件
133、133a:第二传力件
134、134a、134b:第一应变感应元件
135、135a、135b:第二应变感应元件
136:软性电路板
D、D1:间距
F:外力
G:间隙
P:按压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45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源
- 下一篇:分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