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油机全可控机械增压进气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014356.0 | 申请日: | 2014-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2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钟兵;洪伟;解方喜;苏岩;许允;李小平;韩林沛;姜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16H37/02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机 可控 机械 增压 系统 | ||
1.一种汽油机全可控机械增压进气系统,由进气歧管(1)、汽油机(2)、排气管(3)、曲轴端带轮(4)、皮带(5)、机械增压器(6)、旁通管Ⅱ(7)、旁通管Ⅰ(8)、变传动比装置(9)、电磁离合器(10)、空气滤清器(11)、节气门(12)、止流阀(13)、进气总管(14)和中冷器(15)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气歧管(1)和排气管(3)分别固接于汽油机(2)的进气口和排气口;汽油机(2)右端的曲轴端带轮(4)经皮带(5)与电磁离合器(10)连接;进气歧管(1)入口端与进气总管(14)出口端连接;旁通管Ⅱ(7)入口端与机械增压器(6)出口固接,旁通管Ⅱ(7)出口端与进气总管(14)连接;变传动比装置(9)连接于机械增压器(6)和电磁离合器(10)之间;旁通管Ⅰ(8)出口端与机械增压器(6)入口连接,旁通管Ⅰ(8)入口端与进气总管(14)连接;空气滤清器(11)固接于进气总管(14)入口端,进气总管(14)的出口端和入口端之间串接有中冷器(15)、止流阀(13)、节气门(12),其中中冷器(15)位于进气总管(14)出口端和旁通管Ⅱ(7)出口端之间,止流阀(13)位于旁通管Ⅱ(7)出口端和旁通管Ⅰ(8)入口端之间,节气门(12)位于旁通管Ⅰ(8)入口端和空气滤清器(11)之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机全可控机械增压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传动比装置(9)由步进电机(16)、上壁板(17)、前壁板(18)、右壁板(19)、主动轮轴(20)、下壁板(21)、齿轮轴Ⅰ(22)、传动轮转动杆Ⅱ(23)、齿轮Ⅰ(24)、齿轮Ⅱ(25)、齿轮箱分隔板(26)、齿轮Ⅲ(27)、从动轮轴(28)、左壁板(29)、传动轮转动杆Ⅰ(30)、齿轮Ⅳ(31)、齿轮轴Ⅱ(32)、后壁板(33)、从动轮(34)、传动轮Ⅰ(35)、主动轮(36)和传动轮Ⅱ(37)组成,其中上壁板(17)、前壁板(18)、右壁板(19)、下壁板(21)、左壁板(29)、后壁板(33)固接形成变传动比装置(9)的外壳;步进电机(16)固接于前臂板(18),并与传动轮转动杆Ⅰ(30)连接,传动轮转动杆Ⅰ(30)穿过齿轮箱分隔板(26),定位于前壁板(18)和后壁板(33)之间,上半部分和侧面分别装有齿轮Ⅳ(31)和传动轮Ⅰ(35);主动轮轴(20)穿过右壁板(19),一端固接主动轮(36),另一端固接电磁离合器(10);齿轮轴Ⅰ(22)安装齿轮Ⅱ(25),定位于前壁板(18)和齿轮箱分隔板(26)之间;传动轮转动杆Ⅱ(23)穿过齿轮箱分隔板(26),定位于前壁板(18)和后壁板(33)之间,上半部分和侧面分别装有齿轮Ⅰ(24)和传动轮Ⅱ(37),齿轮Ⅰ(24)与齿轮Ⅱ(25)啮合;齿轮箱分隔板(26)固接于变传动比装置(9)内部,与前壁板(18)和后壁板(33)平行;齿轮Ⅲ(27)固接于齿轮轴Ⅱ(32),齿轮Ⅲ(27)上下分别与齿轮Ⅳ(31)和齿轮Ⅱ(25)啮合,齿轮轴Ⅱ(32)定位于前壁板(18)和齿轮箱分隔板(26)之间;齿轮轴Ⅱ(32)定位于前壁板(18)和齿轮箱分隔板(26)之间;从动轮轴(28)穿过左壁板(29),一端固接从动轮(34),另一端连接机械增压器(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43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流卧式双转轮水轮机的上冠结构
 - 下一篇:一种改进结构的配网抢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