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尾矿砂制建筑用沙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12996.8 | 申请日: | 2014-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9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全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鄯善县通宝矿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B04C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38200 新疆***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建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矿砂制建筑用沙方法,选矿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废弃的尾矿砂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者选矿企业的最大问题,同时污染这周边的环境、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源头。我们在综合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对尾矿砂的再选,选出的铁精粉、硫化铁、建筑用沙等。创造出很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是他的创造性,变废为宝是他的最大的新颖性。将所有废弃的尾矿砂变成商品进行市场销售是他的实用性。现有生产技术及设备会造成环境污染、安全隐患、暂用土地等缺点,是无法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只有通过本发明的技术工艺来改变这些现状,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要点中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解决金属尾矿大量堆存带来的资源、环境、土地等方面的影响和问题。开展尾矿再选,从尾矿中高效回收矿物质,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近几年由于国内外金属矿产品价格快速攀升,我国尾矿再选的规模发展非常迅速。一些特大型矿山企业在尾矿再选技术开发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不仅提高了资源回收率,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尾矿再选整体存在着规模小、技术落后、回收率低、能耗高、成本高等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或对尾矿库安全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矿砂制建筑用沙方法,通过组合的选矿技术,将尾矿砂通过脱铁、脱硫、脱泥等关键技术,使尾矿砂制成合格的建筑用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尾矿砂制建筑用沙方法,具体步骤为:
(1)对废弃的尾矿砂中的磁性铁进行回收,先用强磁进行初选富集再进球磨研磨精选、出铁精粉,即脱铁。
(2)排尾的尾矿砂再用泵打到分配箱进行分配到重选设备进行中选脱硫分:粗、中、精选三步,选出硫精矿,即脱硫。
(3)由渣浆泵将尾砂排到重力旋流器进行泥浆分离将尾砂和泥浆进行分离,泥浆通过重力旋流器上流排到泥浆库,即脱泥。
(4)尾砂通过下於流排到脱水筛上进行脱水,脱水后的尾砂即是合格的建筑用细沙。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主要对节水、节电、节汽等方面重点考虑,采用先进的工艺设计,紧凑型的设备布局,先进的生产设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节能理念,采用节能方法,通过综合措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其综合能耗指标低于国家一级企业能耗指标。本发明技术能使废弃的尾矿砂变废为宝,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可以解决当地的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同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及税收收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尾矿砂制建筑用沙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尾矿砂制建筑用沙工艺流程图,其具体步骤为:
(1)对废弃的尾矿砂中的磁性铁进行回收,先用强磁进行初选富集再进球磨研磨精选、出铁精粉,即脱铁。
(2)排尾的尾矿砂再用泵打到分配箱进行分配到重选设备进行中选脱硫分:粗、中、精选三步,选出硫精矿,即脱硫。
(3)由渣浆泵将尾砂排到重力旋流器进行泥浆分离将尾砂和泥浆进行分离,泥浆通过重力旋流器上流排到泥浆库,即脱泥。
(4)尾砂通过下於流排到脱水筛上进行脱水,脱水后的尾砂即是合格的建筑用细沙。
本发明技术在新疆鄯善县通宝矿业有限公司进行实施一年,选铁3万吨,实现经济价值2000多万元。选硫3万吨,经济价值900万元。生产建筑用沙70万方,实现经济价值200多万元,实现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鄯善县通宝矿业有限公司,未经鄯善县通宝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29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