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优化燃料电池排水性能的质子膜燃料电池流道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2652.7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6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章俊良;王超;蒋峰景;崔智;朱凤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牛山;陈少凌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优化 燃料电池 排水 性能 质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流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优化燃料电池排水性能的质子膜燃料电池流道。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的流道是燃料电池的主要部件之一,作用是实现电池内部的水气传输。合理的流道设计能够实现水气分布的均匀性,提高电池性能。由于电池反应中的气体消耗和水的生成,常用的传统蛇形流道(图1)存在气体分布不均,产生积水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电池性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蛇形流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优化燃料电池排水性能的质子膜燃料电池流道;其不仅具有理想的排水作用,而且保证流道后端的氧气供应量,使电流分布更为均匀。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优化燃料电池排水性能的质子膜燃料电池流道,所述流道总体成蛇形排布,在气体入口处为九条平行流道,至流道转弯处每三根流道合并成一根;合并后形成的三根平行流道将气体引导至出口处。
优选地,所述流道的横截面是边长1mm的正方形,脊宽为0.885mm。
优选地,所述合并后形成的每根流道与合并前的每根流道的横截面积相等。
优选地,在第一个流道转弯处每三根平行流道合并成一根。即:由九根平行流道变为三根。
优选地,所述流道具有六处转弯。
优选地,所述流道在质子膜燃料电池流场板上的布局为5cm*5cm的正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传统的蛇形流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通过减少流道数量的设计,减少流道的总横截面,使气体在通过流道的过程中流速增加,提高流道末端的供氧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氧气消耗所引起的浓差极化;另外,气体流速的增强了流道的排水效果,也提高了气体在流道下方扩散层的传输,有效防止了水淹现象。总之,本发明通过合并流道的方式来改善流道的供氧效率和排水功能,从而提高电流分布和气体传输的均匀性,使电池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传统的蛇形流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1、2的三种流道的性能比较图;
图4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1、2的三种流道的高频电阻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针对传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蛇形流道的特点,对流道的总体布局,数量及排列方式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气体的传输效率,提高强制排水的能力,以期实现电池性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优化燃料电池排水性能的质子膜燃料电池流道结构如图2所示,入口处为九条平行流道,至流道转弯处每三根流道合并为一根(每根流道横截面积不变),由三根流道将气体引导至出口处。以空气的化学计量等于2为例,出口处较入口处的气量降低了10%,本设计使流道的总横截面减少了1/3,则流速增大至2.7倍。气流速度的提高能够有效排出流道中和脊下扩散层的积水,也提高了氧气在扩散层表面的供给速度。因此,本发明能够提高电流分布和气体传输的均匀性,从而实现电池性能的优化。
本实施例的流道涉及的流道参数如表1所示。
对比例1、2
对比例1与2采用同样的流道设计,即传统的蛇形流道,其对应的流道参数如表1所示;其中,对比例2的流道宽度增大,脊宽度减小,加强气体在脊下扩散,以比较流道的排水性能。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26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