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烯利连续酸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2251.1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8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姜育田;刘剑峰;陈映平;鲁志超;王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38 | 分类号: | C07F9/3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2300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烯 连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乙烯利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乙烯利连续酸解方法,属于化学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乙烯利酸解工艺生产,主要采用间歇釜式方法。这种方法,在酸解反应前期及二酯补加期氯化氢消耗量大,氯化氢补充压缩机全负荷工作仍不能满足需要,而在反应后期,几乎不消耗氯化氢,氯化氢补充压缩机须回流,作无用功。同时氯化氢用量的不稳定导致系统压力起伏较大,从而加剧设备、管道的损害。
酸解反应分为两级,一级反应放热,二级反应吸热。现装置采用间歇釜式反应,采用冷热油交替使用控制反应温度,造成能源浪费较大。
间歇生产造成的氯化氢消耗速度波动影响各工段的协调稳定性,特别是与盐酸解析的衔接,与盐酸合成的衔接,与调配包装的衔接。在氯化氢消耗量大时常出现盐酸解析跟不上、氯化氢消耗量小时又会出现盐酸解析能力过剩等情况,加剧了解析塔负担同时不易操作控制。
各操作班次因主客观原因造成有时造成出料批次过于集中,调配、化验能力跟不上等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乙烯利连续酸解方法,以解决传统间歇釜式生产中出现的能量损耗、设备维护、生产协调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乙烯利连续酸解方法,采用n级阶梯釜式连续反应,2-氯乙基磷酸二(2-氯乙基)酯进入酸解第1级反应釜,物料从上一级反应釜底采出进入下一级反应釜,直至进入第n级反应釜A,当第n级反应釜A内物料达到4/5体积量时从第n-1级反应釜釜底采出的物料切换进入第n级反应釜B中,第n级釜A继续通氯化氢保温,保温4h后出料,出料结束时第n级反应釜A内保留1/10体积的物料(防止三级釜A内氯化氢从出料管经调配釜进入尾气系统,减少氯化氢排放量),当第n级反应釜B内物料达到4/5体积量时从第n-1级反应釜釜底采出的物料切换进入第n级反应釜A中,依次循环操作,氯化氢由各级反应釜的底部通入,由顶部冷却后回收未反应的氯化氢经压缩机循环利用;n取值2~10的整数,n优选3。
其中,所述的反应釜为搪瓷釜、化工反应釜、石墨塔式反应釜或管式反应器。
其中,反应釜所述的反应釜的容积为500-50000L,反应釜的使用容积为1/2~4/5体积量。
其中,第1级反应釜釜内温度为100-180℃,压力为0.3-0.5MPa;第2~n级反应釜内温度比第1级反应釜温度低10℃,压力为0.3-0.5MPa。
第1级釜反应前期在1-5小时期间,反应剧烈,二氯乙烷气体集中采出造成物料部分夹带,反应期间需冷油冷却,二、三级反应较平稳,适度保温。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阶梯式连续酸解工艺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间歇釜式生产中出现的能量损耗、设备维护、生产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利于控制,便于生产,减少能源损耗,增加企业利润。
1.乙烯利含量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一个百分点;
2.酸解循环系统更加稳定,日常检维修量降低;
3.能量损耗降低;
4.生产效率增加,员工劳动强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置及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采用三级阶梯釜式连续反应(如图1),2-氯乙基磷酸二(2-氯乙基)酯进入酸解一级釜(容积8000L),从釜底采出进入二级釜(容积8000L),再从二级釜釜底采出三级釜A(容积10000L),当三级釜A内物料达到8000L时,切换至三级釜B(容积10000L),三级釜A继续通氯化氢保温,保温4h后出料,出料结束时釜内保留1000L物料(防止三级釜A内氯化氢从出料管经调配釜进入尾气系统,减少氯化氢排放量),三级釜B内物料达到8000L时切换至三级釜A,依次循环操作。氯化氢由各级反应釜的底部通入,由顶部冷却后回收未反应的氯化氢经压缩机循环利用。
上述反应釜为压力容器,包括搪瓷釜、化工反应釜、石墨塔式反应釜、管式反应器等。
上述的工艺所述的一级釜釜内温度在150℃,压力维持在0.4MPa。二级、三级釜釜内温度相对于一级釜釜内温度低10℃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2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