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用途可吸收人工椎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1501.X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4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哲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吸收 人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可吸收人工椎板。
背景技术
椎板切除术是脊柱外科比较常用的手术方式,通常指由脊柱后路切除部分或全部椎板,暴露椎管并清理椎管内的病变。但椎板切除后,因手术破坏了脊柱后柱结构,引起相应脊椎不稳,并且在椎板缺损区形成瘢痕组织增生,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神经血管组织等,使术后症状复发,导致脊椎术后失败综合症(FBSS),严重影响脊柱手术的远期效果,如何预防这种并发症的发生,是脊柱外科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人工椎板(artificial lamina,AL)是在人体脊柱椎板、后方或后外侧结构切除或因其他如病变等原因而造成缺失时,可作为对该切除或缺失部位进行植入修复时使用的ー种人工植入体。人工椎板对椎板切除术后所造成的继发性瘢痕粘连,导致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以及造成的脊柱不稳有预防作用,能有效地将硬膜与骶棘肌粗糙面隔离开来,可防止后源性纤维组织向椎管内生长,同时也能防止疤痕组织对硬膜囊和脊髓的压迫。
理想的人工椎板应该符合人体椎板的生理形态结构和功能解剖特点,还应具备向功能性活骨定向分化以及能为利于新生骨细胞沉积和生长提供支持的能力、可完全修复椎板的缺损、參与围成椎管、保护硬膜囊免受压迫、避免粘连、稳定脊柱、防止术后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等特点。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人工椎板主要存在如下缺点:
1、构型较简单,不能为新生骨细胞提供很好的沉积支撑,不利于新生骨的生长。如中国发明专利ZL02275837.2(授权公告日:2003.6.25)披露了ー种人工椎板,该椎板是ー个横截面为弧状曲面形式并同时具有轴向长度的基体,至少在其弧状曲面形式横截面中的内凹侧面的截面为圆弧形,该人工椎板的基体在各侧面上缺乏支撑,不利于新生骨细胞的沉积,也不能使手术后积血及时排出。并且,该人工椎板不能用来修复微创手术造成的椎管开窗式小缺损,也不能用来修复严重创伤、脊柱肿瘤等大手术造成的脊柱大片的不规则缺损。
2、现有技术的人工椎板诱导靶细胞分化为骨系细胞的能力较差,不利于诱导新骨的生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人工椎板存在的机械强度不可控,不利于诱导新骨生长等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强度合适,利于诱导新骨增生、融合的多用途可吸收人工椎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多用途可吸收人工椎板,包括椎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板本体由具有拱形结构的基体以及设在基体两侧的外侧固定片和内侧固定片构成,所述的基体上方可植入自体骨碎块,所述的基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缘和下缘,所述的上缘和下缘分别为弧形突起,所述的上缘的下表面和所述的下缘的上表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上一块椎板本体下缘的上表面的第二弧形凹槽可与下一块椎板本体上缘的下表面的第一弧形凹槽无缝拼接;所述的内侧固定片和外侧固定片上的靠近基体的一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缝合的缝合孔。
进一步,所述的内侧固定片的内表面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的斜度与棘突基底部固定连接处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的外侧固定片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的第二斜面的斜度与另一块椎板本体的内侧固定片上的第一斜面相配合使用,可通过缝合孔实现两块椎板本体的侧向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缝合孔的直径为1~1.5mm。
本发明多用途可吸收人工椎板的单块、或多块不同组合,广泛适用于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后侧入路、或后外侧入路的各种微创开窗手术后局部椎管壁缺损的修补,或后入路手术中作椎板全切术(双侧椎板和棘突均切除)的术后修补,甚至适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双开门术、或“Z”形椎管成形术后局部开门侧椎管壁的填补。能覆盖各种不规则缺损区,重建椎管的密闭状态,并保持椎管正常的矢状径和横径。
本发明所述的人工椎板的基体的正视图可以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其尺寸可以是:
正方形的尺寸:
10*10mm,15*15mm,20*20mm,25*25mm,30*30mm,35*35mm,40*40mm,以此类推;
长方形的尺寸:
10*15mm,10*20mm,10*25mm,以此类推;
15*20mm,15*25mm,15*30mm,以此类推;
20*25mm,20*30mm,20*35mm,以此类推;
25*30mm,25*35mm,25*40mm,以此类推;
35*40mm,35*45mm,35*50mm,以此类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哲,未经陈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15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