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的智能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1014.3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0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军;徐和平;邱玉锐;谭化兵;李慧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3;G02F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作为 透明 导电 电极 智能 调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以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的智能调光膜,其特征在于:以上下两侧的石墨烯薄膜作为导电电极,将液晶混合材料夹于中间,在上下两侧的石墨烯薄膜的外侧附着有透明基体,形成透明基体/石墨烯/液晶/石墨烯/透明基体的结构,其中,上下石墨烯薄膜的边缘处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电极引出结构,与外部驱动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的智能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结构为涂布于石墨烯薄膜上的导电银浆或者是与石墨烯薄膜紧密贴合的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的智能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银浆的厚度为100纳米~20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的智能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为铜,厚度为10~20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的智能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电极引出结构位于智能调光膜的同一边,或者根据需要位于两边,当所述上下电极引出结构位于智能调光膜的同一边时,上下电极引出结构上下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以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的智能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薄膜为一层或多层石墨烯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以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的智能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体为透明玻璃、PET聚酯膜或者为PET聚酯膜外侧附着透明玻璃的复合结构。
8.一种以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的智能调光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生长出的石墨烯转移到透明基体上,形成透明导电层,作为上层;
2)通过涂布方式,在按照步骤1)中得到的透明导电层的石墨烯一侧辅设液晶混合材料,涂布时,在透明导电层的边缘留出一定宽度的区域,形成下层;
3)用步骤1)的方法所得到上层覆盖步骤2)的方法得到的下层,形成液晶混合材料在中间,透明导电层在两侧的“三明治”结构,经压合或固化后形成调光膜,其中,在上层覆盖下层时,留出与液晶混合材料不相接触的边缘区域;
4)将上层和下层中留出的区域涂布或点覆一层导电银浆,或者用导电胶粘合一层金属,形成电极引出结构,并把所述区域内未涂有导电银浆或粘合金属的部位去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以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的智能调光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制备透明导电层时,采用多次转移,增加石墨烯的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以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的智能调光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根据需要,按照步骤4)的方法在上层或下层上分别制作多个电极引出结构,并且当位于同一边时,使这些电极引出结构相互错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10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