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挡微型拖链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9592.3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3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奔腾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00 | 分类号: | B23Q1/00;B23Q1/7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陈忠辉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线引导装置,属于工业制造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到电缆或水管或液压管,例如在CNC加工中心中,设置在操作臂上的信号线、液压管、电缆、冷却水管都会随着操作臂相对CNC本体有移动。如果没有管线引导装置的话,则很容易被摩擦损坏。所以目前采用有软管,其内腔作为管线的固定和引导。但是导向软管在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弯转或扭转,导致其内的管线有产生失效的可能。
因此,目前有采用拖链来作为管线引导装置。但是拖链各个基体可以相对180度旋转,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无法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形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多挡结构的微型拖链。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多挡微型拖链,包括一组相互铰接并连成一体的基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基体两端的端体,所述基体包括封闭底部、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及与封闭底部相对设置的顶部,所述封闭底部、两个侧壁及顶部形成管线引导空间;所述侧壁通过枢轴与相邻的基体的尾部铰接,所述侧壁的第一端包括两个直线段和设置于所述直线段之间的圆弧过渡段,所述直线段与相邻基体的直线端部形成第一挡位结构;所述顶部延伸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相邻基体的尾部形成第二挡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基体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小于12毫米,封闭底部至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10毫米。
优选的,所述端体包括导向用的楔形台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由于多挡结构的存在,微型拖链能在工作过程中相对固定弯折角度,防止不必要的麻烦产生。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挡微型拖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举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产品或方法作概括性例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会限制本发明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多挡微型拖链,包括一组相互铰接并连成一体的基体1,以及连接于所述基体两端的端体2,基体的数量可不限。所述基体1包括封闭底部、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3及与封闭底部相对设置的顶部6,所述封闭底部、两个侧壁3及顶部6形成管线引导空间。所述端体2包括导向用的楔形台阶11。
所述侧壁3通过枢轴5与相邻的基体的尾部4铰接,所述侧壁3的第一端包括两个直线段7和设置于所述直线段7之间的圆弧过渡段8,所述直线段7与相邻基体的直线端部9形成第一挡位结构;所述顶部6延伸设有凸块10,所述凸块10与相邻基体的尾部4形成第二挡位结构。
使用时,相邻的基体1通过枢轴5相对旋转,由于第一、第二挡位结构的存在,导致,相邻的基体1之间的旋转角度得到限制,这样就能使拖链的弯转形状相对固定。
本发明的结构适用于微型拖链,即所述基体的侧壁3之间的距离为小于12毫米,封闭底部至顶部6之间的距离小于10毫米。
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奔腾塑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奔腾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9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载近红外CO2垂直柱浓度遥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硬质表面清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