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沙拐枣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8970.6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4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师玮;潘伯荣;王甜甜;古力努尔·沙比尔哈兹;赵艳芬;孔凡逵;康晓珊;王喜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沙拐枣 染色体 核型 分析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沙拐枣种子萌发及染色体技术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涉及到沙拐枣的染色体核型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沙拐枣,蓼科(Polygonaceae)沙拐枣属(Calligonum L.)是林奈于1753年建立,分布于北非、西亚和南欧等辽阔的地带,主要在荒漠地带并渗入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化草原,多生于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或石质地,在砂砾质戈壁,干河床和山前砂砾质洪积物坡地上也有生长,基本上都为优良固沙植物。
由于现阶段气候变化异常以及人类乱砍乱伐与过度放牧,导致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沙漠的治理迫在眉睫。沙拐枣属植物抗逆性强,萌生能力强,需水少,在沙漠戈壁中能形成大片灌丛,多数种类属于优良的防风固沙灌木,还具美化环境的效果(具观赏性),在防止风沙危害,改良荒漠化土壤,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与美化绿洲城市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不合理使用水资源而造成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保护和恢复生态资源是防止土地荒漠化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沙拐枣作为饲用灌本及防风固抄植物.在新疆北疆,甘肃河西和内蒙西部荒漠地区,广泛用于人工种植和大面积飞机播种。由于种子坚硬,果皮厚、带刺毛,使种子在实验室发芽很困难,发芽率很低。国内外对沙拐枣的利用和研究大量工作,但对其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报道较少。
鉴于自然界中该属植物果实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加之种间杂交等因素,有些种的位置难以确定,其形态分类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其分类学的客观证据需求。分类学历史上依其果实形状将其分为四个组,即翅果组、基翅组、刺果组和泡果组。至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遗传学的长期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植物细胞学资料,植物染色体学应运而生(Stebbins,1951)。研究植物染色体可以揭露植物的分类,区系起源,演化的机制和分布区形成的内在原因(徐炳声&张芝玉,1996a;1996b),最早由前苏联学者Alexandrova和Soskov(1969)发表了19种沙拐枣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其染色体数目全部相同为2n=18,认为其染色体基数x=9,随后Valovich和Soskov(1971)发表了包括沙拐枣属三个组67种植物(其中有12株为杂交种)的染色体数目,这些种主要分布在费尔干古地,塔吉克斯坦南部和阿什哈巴德附近。王常贵和杨戈(1985),王常贵和管绍淳(1986)发表了在新疆分布的18种沙拐枣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其中蒙古沙拐枣(C.mongolicum)为2n=2x=18和2n=3x=27,认为新疆奇台地区是沙拐枣属植物二倍体、四倍体、异倍体和三倍体的混杂分布区。只有安守芹(1995)发表了红皮沙拐枣的核型(2n=2x=38=2M+4m(2SAT)+8sm+2st+2ZTT)。由上可以看出,前苏联学者和我国学者对于沙拐枣属植物染色体数目的研究存在分歧,许多种的染色体数目尚不清楚,核型的研究只有红皮沙拐枣的核型发表,其余尚属空白。目前全世界已报道的沙拐枣属植物有600余种,基本上都隶属于四个组,我国共有23种,分布于我国甘肃、新疆、内蒙等省区,其中以新疆最多,约占3/4(Bao Bojian&AlisaE.,2003),其中,蒙古沙拐枣、戈壁沙拐枣、甘肃沙拐枣、小沙拐枣、柴达木沙拐枣、头状沙拐枣、泡果沙拐枣、库尔勒沙拐枣和密刺沙拐枣九种沙拐枣隶属于四个组,常见的23种之一,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常见的沙拐枣各个品系。国内外有关沙拐枣的染色体核型方面采用的普通染色体压片技术,客观上存在种子的发芽材料难以获得,其染色体小,染色体分散不彻底,染色效果不好等技术问题和技术现状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国内外有关沙拐枣的染色体核型方面采用的普通染色体压片技术,客观上存在种子的发芽材料难以获得,其染色体小,染色体分散不彻底,染色效果不好等技术问题和技术现状。本发明旨在于提供普遍适用于沙拐枣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通过从种子萌发种子的预处理、种子萌发培养种床的制作、种子根尖染色体实验,提供一种简单适用的沙拐枣染色体核型的技术方法,达到获得实验室内容易得到根尖材料的种床及培育条件,以及分离状态和染色效果较好的可用于分析其核型的染色体制片技术,为飞播、人工种植和调运种子、正确地反映种子用途提供理论依据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沙拐枣的科学理论研究提供实验条件基础。
本发明具体提供了沙拐枣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即一种普遍适用于沙拐枣属植物的实验室种子萌发及染色体核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种子萌发种子的预处理:采用98g/mol的浓硫酸预处理梯度实验,处理时间为20-45min,处理好的种子用流动的水冲洗30-4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89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驾驶器的转向装置
- 下一篇:用于英语教学的多模态英语教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