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稠油降粘剂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8944.3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6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宋宏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宏铮 |
主分类号: | C09K8/594 | 分类号: | C09K8/594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134001 吉林省通化***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稠油降粘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稠油降粘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中,稠油的开采始终是一个难点,而我国稠油油藏分布很广,类型多,埋藏深度变化很大,主要储层为砂岩。稠油开采成本高,效率低,传统的开采方式中有热采法,即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动,我国大多数采用蒸汽吞吐和井筒掺稀油的方式采油,虽然有效,但耗能高,还消耗了大量的稀油,资源浪费大,大大增加了采油成本,并且注汽增热会出现很多死角。还有微生物法采油,用微生物溶解稠油,虽然相对成本低,但菌种难寻,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还有乳化降粘剂发法,目前化学剂法采油的还不能满足简单、低成本、高效开采稠油的要求。中国专利CN1073139C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石油降粘剂”的发明专利,它是采用40—55%(重量)的木质素,12—16(重量)的脂肪醇聚环乙烷醚硫酸酯和水等勾兑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稠油开采的稠油降粘剂,它能够提高稠油采油效率,降低开采成本,实现容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甲苯、氯仿、苯、乙醚和二硫化碳,其特征在于:由重量份68-72份的甲苯、58-62份的氯仿、65-70份的苯、45-55份的乙醚、28-33份的二硫化碳组成,在常温下混合在反应釜内搅拌20-25分钟后而成。在以上配方中可加入上述配方重量40-50%的聚氧乙烯醇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稠油降粘剂使用的汽驱化学法采集稠油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使用的远距离稠油溶解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动力源,为稠油降粘剂和稠油溶解器提供压力和气体,2是热采封隔器Ⅰ,3是远距离稠油溶解器,4是油水分离器,5是热采封隔器Ⅱ,6是出液孔,7是稠油溶解器,8是搅拌器。
本发明的优点是:原料易得,生产容易,可用于稠油、特稠油、超稠油的开采,提高稠油开采率,降低开采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选择重量份68份的甲苯、58份的氯仿、65份的苯、45份的乙醚、28份的二硫化碳,在零上7-10℃下在反应釜内混合搅拌20-25分钟后而成。在以上配方中加入上述配方重量的百分之40的聚氧乙烯醇醚。
实施例2
选择重量份70份的甲苯、60份的氯仿、68份的苯、50份的乙醚、30份的二硫化碳,在零上7-10℃下在反应釜内混合搅拌20-25分钟后而成。在以上配方中加入上述配方重量的百分之50的聚氧乙烯醇醚。
实施例3
选择重量份72份的甲苯、62份的氯仿、70份的苯、55份的乙醚、33份的二硫化碳,在零上10℃左右在反应釜内混合搅拌20-25分钟后而成。
本发明稠油降粘剂的使用。
本发明用在汽驱化学法采集稠油平台上,该平台由五部分组成:1动力源2,汽源,3稠油降粘剂,4热源(热源是解决井下油温在50℃左右,不足68~72℃进行微调用的),5是远距离稠油溶解器,五部分缺一不可。
通过汽驱化学法采集稠油平台注入稠油降粘剂:注入方法是在油井的采油树右角一个专供注气、注液、注热的专用孔,向下先注入稠油降粘剂,每小时注入417公斤左右,每天24小时注入10吨左右,可溶解特稠油一吨左右,稠油4.55吨左右,稠油45-50吨左右。注入时是电动启动电源-产生热气、产热是用来解决井下温度多在50℃左右,而在不是68~72℃不能溶解变稀进行微调到68~72℃ 。在井下油水分离器上方安装远距离稠油溶解器,在14个大气压下形成涡流,进行搅拌一段时间后。就可抽上来油了。
远距离稠油溶解器是由耐腐蚀材料制作的。 材质要求:N80材质,耐腐蚀,耐磨。长20米左右,底部封死中间有不同型号筛孔,筛孔一般在15-20毫米左右,可根据需要确定,其上部有螺纹,管箍比油田管箍长15厘米,将其稳在稠油厚度的一半,内部还有搅拌旋转轮,它接受上面传来的气、压力和热及稠油降粘剂的输入,进而发挥搅拌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宏铮,未经宋宏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89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