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转换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8636.0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7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祥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66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赵婷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转换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信号转换连接器,尤指一种于高速传输连接器与万用连接器之间设转换接口电路板,藉由前述转换接口电路板以分别为高速传输连接器的信号端子与万用连接器的信号端子互相衔接及变换接线位置,以提升信号转换连接器的信号稳定度与传输速度,并可避免转换信号受到干扰,确保信号转换连接器运作的正确性。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信号转换器,乃是以一电缆线连接于高速传输连接器(HSD Connector)与万用连接器(USB Connector)之间,以作为信号转换用途,并可配合两设备元件的连接需求,仅以电缆线连接于高速传输连接器(HSD Connector)与万用连接器(USB Connector)虽有其使用上的便利性,但传输距离实与信号衰退程度成正比,因此,避免传输距离过长,乃是降低信号衰退,并提升传输效率的最佳方法。故而如中国台湾第M410388号新型专利或德国第DE202009015286U1号实用新型专利,则是将高速传输连接器(HSD Connector)的信号端子与万用连接器(USB Connector)信号端子以一体成型的方法制成。
而前述中国台湾第M410388号新型专利或德国第DE202009015286U1号实用新型专利虽然解决了传输距离的问题,但是,必须克服另一难题,即是高速传输连接器与万用连接器之间所对应的信号端子位置不同的问题(如中国台湾第M410388号新型专利或德国第DE202009015286U1号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图4的),故而即产生高速传输连接器的第一内导体部(14)(指信号端子)必须藉由第二内导体部(18)以与万用连接器的第二插入侧端(26)为一体并呈现跳线跨设状态。如此,将造成位于上、下方的第二内导体部(18)之间互相干扰信号传输,造成信号错误,降低传输效率之问题。
为此,本案发明人积多年相关连接器或接头的制造与设计经验,特针对目前各种信号转换器的结构问题,加以研究,乃发明本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种藉由转换接口电路板以分别为高速传输连接器的信号端子与万用连接器的信号端子互相衔接及变换接线位置,即可提升信号转换连接器的信号稳定度与传输速度,并可避免转换信号受到干扰,确保信号转换连接器运作的正确性的信号转换连接器的结构创新。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信号转换连接器,主要系于高速传输连接器的另一端设万用连接器,并于高速传输连接器与万用连接器之间设转换接口电路板,藉由前述转换接口电路板以分别为高速传输连接器的信号端子与万用连接器的信号端子互相衔接及变换接线位置,以提升信号转换连接器的信号稳定度与传输速度,并可避免转换信号受到干扰,确保信号转换连接器运作的正确性。
本发明所述的信号转换连接器,于高速传输连接器与万用连接器之间所设的转换接口电路板,得为单层或多层电路板组成,如为多层电路板组成得以将铜导线隐藏于电路板中,确保信号转换连接器的高抗干扰性,并可提升高速传输的速度与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信号转换连接器,乃于与万用连接器与转换接口电路板的外侧设金属壳体,以避免外部的干扰信号,影响信号转换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稳定性,提升信号传输质量。
本发明所述的信号转换连接器,乃于与高速传输连接器、转换接口电路板与万用连接器之外侧设外壳体,以保护各对应元件,并适时提供外部连接的用途。
附图说明
从对说明本发明的主旨及其使用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来看,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传输连接器、转换接口电路板与万用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传输连接器、转换接口电路板与万用连接器的组合状态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传输连接器、转换接口电路板与万用连接器的组合状态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传输连接器、转换接口电路板与万用连接器的组合状态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传输连接器、转换接口电路板与万用连接器组合状态立体图。
图7是发明设置金属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设置金属壳体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外壳体的仰视图。
图11是沿图10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的外壳体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所述的外壳体的后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祥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祥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86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