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的重力铸造格子体结构及其输送方式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8597.4 | 申请日: | 201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6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怀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化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3 | 分类号: | H01M4/73;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士***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重力 铸造 格子 结构 及其 输送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蓄电池的重力铸造格子体结构及其输送方式,尤其是指一种令各格子体于输送带上头尾相连结,让各格子体在输送带上输送移动过程中不会存在有间距,以能防止极材涂覆在输送带上,不仅能大幅节省原料的耗费,且相对能降低制作过程中的成本损失,并能连带减少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具实用性的蓄电池的重力铸造格子体结构及其输送方式。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各式铅酸蓄电池,其为蓄电池的一种,主要由正极板、负极板、隔板、电池槽、电解液和接线端子等部分组成,以通过化学能和直流电能相互转化,在放电后经充电能复原,从而达到重复使用的功效。
而该类蓄电池的极板于制作过程中,其将正、负极材分别涂覆于格子体上,再经干燥程序将涂覆在格子体上的正、负极材干燥硬化;其中,请参阅图7现有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图8现有技术的生产过程示意图所示,该格子体3主要设有边框31,于该边框31内则排列形成有格子栅32,另于该边框31上端向两侧延伸凸设有吊挂杆33,使得于欲在该格子体3上涂覆极材时,令格子体3排列置于输送带上,而利用喷涂装置对在输送带上进行输送的格子体3涂覆极材,并利用输送带将涂覆有极材的格子体3输送至干燥装置进行干燥,即可完成其工艺流程步骤。
然而,上述格子体虽可于输送带上进行输送,达到利用喷涂装置进行涂覆极材作业的预期功效,但也在其实际施行使用上发现,该格子体排列于输送带上时,由于无法令各格子体紧密靠合排列,使得于输送带上各格子体之间都会存在有一定的间距,造成喷涂装置对格子体进行极材涂覆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极材被喷附在格子体之间的输送带上,不仅造成原料的浪费,且该极材成本较高,更是导致制作成本极高的负担,同时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危害,令其在整体结构设计上仍存在有改进的空间。
于是,发明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再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蓄电池的重力铸造格子体结构及其输送方式,以期达到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的重力铸造格子体结构及其输送方式。
本发明蓄电池的重力铸造格子体结构的主要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本发明提出的蓄电池的重力铸造格子体结构,其设有格子体,所述格子体于外缘形成边框,且于边框内排列形成有格子栅,另于所述边框一端向两侧延伸凸设有吊挂杆,又于所述边框另一端向两侧对应吊挂杆凸设形成有勾掣杆,所述勾掣杆远离所述吊挂杆一端则形成有勾掣部,所述勾掣部供与另一格子体的吊挂杆勾掣连结。
本发明蓄电池的重力铸造格子体结构输送方式的主要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本发明提出的蓄电池的重力铸造格子体结构输送方式,其于格子体一端向两侧延伸凸设有吊挂杆,且于格子体另一端向两侧对应吊挂杆凸设形成有勾掣杆,所述勾掣杆远离所述吊挂杆一端则形成有勾掣部,令各格子体间采用吊挂杆方向朝外、勾掣杆方向朝内,且令勾掣杆的勾掣部朝上,并以阶梯状部分重叠置放于输送带上,使得输送带运转时,最底端的所述格子体会受到输送带的带动往外移动,于最底端的格子体往外移动过程中,其勾掣杆的勾掣部即会勾掣到上方格子体的吊挂杆,而连带将其上方的格子体往外拖出,使得各格子体间即能利用勾掣杆的勾掣部与另一格子体的吊挂杆勾掣带动的方式,将各格子体头尾衔接于输送带上移动进行极材涂覆作业。
本发明蓄电池的重力铸造格子体结构输送方式的较佳技术方案,其中,所述头尾衔接于输送带上移动的格子体,于输送带末端即会一一往下掉落并收集,并于格子体往下掉落过程中,令勾掣部自动与另一格子体的吊挂杆脱离勾掣状态。
本发明的蓄电池的重力铸造格子体结构及其输送方式,令各格子体于输送带上头尾相连结,使格子体以勾掣杆的勾掣部与另一格子体的吊挂杆勾掣连结,让各格子体在输送带上输送移动过程中不会存在有间距,以能防止极材涂覆在输送带上,不仅能大幅节省原料的耗费,且相对能降低制作过程中的成本损失,并能连带减少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具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立体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侧视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立体使用状态动作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侧视使用状态动作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脱离状态示意图。
图7:现有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现有技术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化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立化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85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