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挖孔桩无水水下灌注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008302.3 | 申请日: | 2014-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4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鹏;毕岳;张传安;齐永立;李鹏飞;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E02D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张朝元 |
| 地址: | 30016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孔桩 无水 水下 灌注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挖孔桩无水水下灌注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也在逐步提高。挖孔桩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工程中,目前线路桥梁桩基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且孔内渗水量较小,不适合采用水下灌注法施工,而采用干灌法施工成本高,施工时间长,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挖孔桩无水水下灌注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挖孔桩无水水下灌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前准备,施工前需对孔底进行清理,先排除孔内的积水,再清理孔底的沉渣;
2)安装钢筋笼及导管,根据孔深及导管的悬空高度确定导管的配置方案,所述导管悬空高度应控制在40cm左右;
3)灌注首车混凝土,孔底1米范围的混凝土浇筑采用干灌法按50cm一层进行分层浇筑,施工人员进入孔内采用50型振捣棒分层进行振捣;在灌注首车混凝土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140mm;
4)灌注中间段混凝土,采用如步骤3)所述的灌注方法进行施工,在灌注中间段混凝土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
5)灌注桩顶部混凝土,采用人工分层振捣的方法进行灌注,分层厚度不超过0.5米,当混凝土灌注至桩顶以下5米时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所述导管口距离混凝土面的高度控制在2米以内;在灌注桩顶部混凝土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140mm;以及
6)清理顶面浮浆。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采用吊车配合人工安装,安放时人工配合扶稳使导管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钢筋笼的中心,然后稳步沉放,最后安装料斗,将导管固定卡在灌注架上。
进一步的,在进行步骤1)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有次序的振捣,振捣间距为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不小于5cm,每一振点振捣时间控制在20s~30 s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是将桩基的水下灌注法和干灌法进行取长补短,成功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虽然受施工现场自然条件限制而又能够实现安全、快捷、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的桩基混凝土施工方法;操作简单,现场安全隐患小,桩基质量可控;缩短了施工时间,降低了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适用于人工挖孔桩渗水量小或无渗水的桩基混凝土浇筑。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挖孔桩无水水下灌注施工方法施工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挖孔桩无水水下灌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前准备,施工前需对孔底进行清理,先排除孔内的积水,再清理孔底的沉渣;
2)安装钢筋笼及导管,根据孔深及导管的悬空高度确定导管的配置方案,所述导管悬空高度应控制在40cm左右;所述导管采用吊车配合人工安装,安放时人工配合扶稳使导管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钢筋笼的中心,然后稳步沉放,最后安装料斗,将导管固定卡在灌注架上;
3)灌注首车混凝土,灌注前进行最终的孔底清理,技术人员及监理进入孔内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完毕后再进行施工;孔底1米范围的混凝土浇筑采用干灌法按50cm一层进行分层浇筑,施工人员进入孔内采用50型振捣棒分层进行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有次序的振捣,振捣间距为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不小于5cm,每一振点振捣时间控制在20s~30 s之间;在灌注首车混凝土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140mm;
4)灌注中间段混凝土,采用如步骤3)所述的灌注方法进行施工,在灌注中间段混凝土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
5)灌注桩顶部混凝土,采用人工分层振捣的方法进行灌注,分层厚度不超过0.5米,当混凝土灌注至桩顶以下5米时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所述导管口距离混凝土面的高度控制在2米以内,保证破除浮浆后至设计桩顶高程时为密实混凝土;在灌注桩顶部混凝土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140mm;以及
6)清理顶面浮浆,对桩顶进行最后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83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60度双出口空气分流阀
- 下一篇:一种库房温湿度实时测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