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7359.1 | 申请日: | 201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7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锋;朱莹;白晓鸽;姚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驱动装置与发光二级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基板、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及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且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一绝缘层及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彼此分离;
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正极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的阳极引脚相连接;
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负极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的阴极引脚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的所述基板具有一条状凸起,
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条状凸起并延伸到所述条状凸起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并分别位于所述条状凸起的两侧,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及所述条状凸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有导光板与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背板的底部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位于所述背板的底部的朝向所述反射板的内侧面上,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背板的底部的背离所述反射板的外侧面上,所述背板上具有一通孔使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为铜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为有机树脂。
6.一种背光模组的制造方法,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驱动装置及发光二级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用于制作所述背板的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覆盖第一绝缘层;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覆盖导电层;
在所述导电层上覆盖第二绝缘层;
对覆盖上第二绝缘层后的基板进行冲压,使所述导电层断开以形成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及
将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装置的正极引脚,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的阳极引脚,将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装置的负极引脚,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的阴极引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阳极引脚上,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阴极引脚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或所述第二导线利用弹片与所述驱动装置的正负极引脚固定相连。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或所述第二导线利用导电泡棉与所述驱动装置的正负极引脚固定相连。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73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