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塔基础岩石井孔破裂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6892.6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8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戚柏林;胡宁怡;何平;曹慧;韦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28 | 分类号: | E21B7/2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础 岩石 破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电塔基础岩石井孔破裂机。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直经崇山峻岭,为了不影响群众的生活环境,为了不妨碍当地经济开发和城镇发展,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和电网建设投资。位于山上岩石区域的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工程,一般进行炸药破岩方法施工,在爆破作业的全过程中,如果操作不慎,会造成重大恶性事故,爆破产生的飞石、噪音、粉尘、冲击波等,影响附近生态环境。铁塔岩石基础应是光面爆破,爆破后留下的围岩具有平整状态,因此,对药量、时差和空眼效应等有很高技术要求,如果作业不当,坑体边缘会产生过度爆破或凹凸不平,对基础浇筑不利,稳定性受到影响。
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电塔基础岩石井孔破裂机,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塔基础岩石井孔破裂机,安全可靠,且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塔基础岩石井孔破裂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活塞,在活塞上下方的外壳上皆连通有输油管道,形成上、下两个液压油腔;所述活塞上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前端是锥形的,活塞杆前端被包裹在可向侧边打开的两个楔形块中间。
进一步,所述外壳与楔形块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进一步,所述的弹性件为复位弹簧。
进一步,还包括固定环,楔形块的一端设置在固定环上,固定环设置在外壳内壁的凹槽中。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在打眼后,用机械手段代替化学爆破,实现了施工时绿色环保无污染,且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外壳1,上液压油腔11,下液压油腔12,活塞2,活塞杆21,输油管道3,楔形块4,固定环5,复位弹簧6,岩石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电塔基础岩石7井孔破裂机,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活塞2,在活塞2上下方的外壳1上皆连通有输油管道3,形成上、下两个液压油腔;所述活塞2上连接有活塞杆21,活塞杆21的前端是锥形的,活塞杆21前端被包裹在可向侧边打开的两个楔形块4中间。
外壳1内壁的凹槽中设置有固定环5,楔形块4的一端设置在固定环5上,
固定环5下方外壳1与楔形块4之间设置复位弹簧6。
在打好孔的岩石7中插入楔形块4,在上液压油腔11内输入高压耐磨油,产生强大压力推动活塞2,活塞杆21缓缓伸出,又推动楔形块4向两边横向推动,横向推动力按楔形块4楔形斜率放大,岩石7产生局部开裂而达到破岩目的。高压油释放,低压油充入下液压油腔12,活塞杆21回到启始位置;在复位弹簧6作用下,使楔形块4复位,完成一次裂岩操作。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6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