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耳垢过滤器的助听器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06746.3 | 申请日: | 2014-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6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M·林德杰格;D·普雷苏提;J·H·汉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4 | 代理人: | 陈建春 |
| 地址: | 丹麦斯***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耳垢 过滤器 助听器 部件 | ||
1.一种具有过滤器的助听器部件,所述助听器部件具有声音开口(10),其具有至少两个具有不同直径并在所述声音开口(10)的纵向相对于彼此布置的声音开口部分,使得所述声音开口(10)朝向所述助听器部件的内部变窄,从而更近端的声音开口部分具有相对更大的直径及更远端的声音开口部分具有相对更小的直径,所述过滤器(20)放在所述声音开口(10)中并包括:
-具有向外侧、向内侧及外缘(22)的盖(28),在使用时所述向内侧面向助听器,所述外缘(22)压配合到具有相对较大直径的声音开口部分内;
-伸入具有相对较小直径的声音开口部分内的柱干(42),所述柱干(42)具有连接到所述盖(28)的近端及具有远端,所述柱干(42)的直径小于具有相对较小直径的声音开口部分的直径,以在所述柱干(42)和具有相对较小直径的声音开口部分之间留下环形间隙(44);
-其中所述盖(28)具有沿其周边设置的多个声音入口(30),所述声音入口成形为使环境声音能传入所述环形间隙(44)内,其中所述声音入口(30)沿所述盖(28)的周边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听器部件,其中所述外缘(22)为包围所述盖(28)的向外的环形筋(26)的一部分并具有大于所述声音入口(30)沿其布置的周边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听器部件,其中所述环形筋(26)放在具有相对较大直径的声音开口部分的凹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听器部件,其中所述环形筋(26)具有用于与所述声音开口(10)的径向延伸的壁部(16)接触的内接触面(24),其存在于具有相对较大直径的近端声音开口部分和具有相对较小直径的远端声音开口部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听器部件,其中所述环形筋(26)具有用于与所述声音开口(10)的径向延伸的壁部(16)接触的内接触面(24),其存在于具有相对较大直径的近端声音开口部分和具有相对较小直径的远端声音开口部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听器部件,其中所述环形筋(26)具有内环形壁(34),其按横越所述声音开口(10)的径向延伸的壁部(16)的方向延伸,其存在于具有相对较大直径的近端声音开口部分和具有相对较小直径的远端声音开口部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听器部件,其中所述环形筋(26)具有内环形壁(34),其按横越所述声音开口(10)的径向延伸的壁部(16)的方向延伸,其存在于具有相对较大直径的近端声音开口部分和具有相对较小直径的远端声音开口部分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助听器部件,其中所述环形筋(26)通过轴向和径向延伸的肋(36)连接到所述盖(28),其中每一肋(36)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声音入口(3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所述的助听器部件,其中所述环形筋(26)的内接触面(24)和每一肋(36)的内缘(38)相对于彼此偏移以在所述环形筋(26)的内接触面(24)接触所述声音开口(10)的径向延伸的壁部(16)时在每一肋(36)的内缘(38)和声音开口(10)的径向延伸的壁部(16)之间留下间隙(40),所述间隙(40)由所述环形筋(26)的内环形壁(34)包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听器部件,其中所述环形筋(26)的内接触面(24)和每一肋(36)的内缘(38)相对于彼此偏移以在所述环形筋(26)的内接触面(24)接触所述声音开口(10)的径向延伸的壁部(16)时在每一肋(36)的内缘(38)和声音开口(10)的径向延伸的壁部(16)之间留下间隙(40),所述间隙(40)由所述环形筋(26)的内环形壁(34)包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听器部件,其中所述过滤器(20)具有数量在5和11之间的肋(36)和声音入口(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康有限公司,未经奥迪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674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