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E阻燃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005681.0 | 申请日: | 2014-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8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 发明(设计)人: | 马青赛;朱山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奥凯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K13/02;C08K3/22;C08K5/134;C08K5/10;H01B3/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 阻燃 电缆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E阻燃电缆材料。
背景技术
聚乙烯(PE)因具有较高的体积电阻率、介电强度和较低的介电损耗而大量被用于电线电缆。由于电缆护套层老化损坏导致其绝缘性下降,造成电线短路引起火灾,而火焰沿电缆线路的蔓延更增加了火灾的危害性。同时,电缆护套层燃烧会产生大量浓烟及有害气体,给逃生和救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提高电线电缆的阻燃性能,通常添加卤系阻燃剂来获得阻燃高分子材料。但这种阻燃材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和卤化氢气体,容易使人窒息而死,造成二次灾难。无机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由于无卤环保、发烟量低、价格低廉而成为电缆料的首选阻燃剂,但是其阻燃效率不高,一般需要填充50%以上才能达到一定的阻燃效果。为了降低其添加量,有必要开发能提高其阻燃效率的增效剂。
过渡金属的氧化物可以提高无机金属氢氧化物的阻燃效率,其可能的阻燃机理是在燃烧过程中,过渡金属离子生成的路易斯酸能起到促进催化成炭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PE阻燃电缆材料,水合羟基氧化铁是一种无机金属化物增效剂,能提高氢氧化铝阻燃聚合物的效率,加入少量羟基氧化铁即可显著提升ATH/PE体系的阻燃性能,氧指数可达到30,垂直燃烧通过V-0级别。本发明通过在PE电缆料中加入水合羟基氧化铁,利用羟基氧化铁分解生成的Fe2O3的催化成碳吸附作用显著提高了PE电缆的阻燃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E阻燃电缆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低密度聚乙烯50-80份、EVA30-50份、抗氧剂2-4份、铝酸酯偶联剂2-4份、阻燃剂50-70份和增效剂水合羟基氧化铁1-3份组成。
所述的抗氧剂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脂。
所述偶联剂为铝酸酯偶联剂。
所述的阻燃剂为Al(OH)3,其粒径为10μm。
一种PE阻燃电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按一定比例加入单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作为基础树脂;
(2)将干燥好的Al(OH)3、水合羟基氧化铁、抗氧剂以及偶联剂以一定比例用高混机混合10min;
(3)将混合好的胶料经单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螺杆各段温度为130℃,输送段140℃,熔融段145℃,机头1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水合羟基氧化铁是一种无机金属化物增效剂,能提高氢氧化铝阻燃聚合物的效率,加入少量羟基氧化铁即可显著提升ATH/PE体系的阻燃性能,氧指数可达到30,垂直燃烧通过V-0级别。本发明通过在PE电缆料中加入水合羟基氧化铁,利用羟基氧化铁分解生成的Fe2O3的催化成碳吸附作用显著提高了PE电缆的阻燃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例1:水合羟基氧化铁增效Al(OH)3阻燃PE电缆料,其原料配比见表一:
按总量10kg进行配料,将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按质量比70:30比例加入单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作为基础树脂。取共混好的基础树脂100份,抗氧剂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脂2份,铝酸酯偶联剂2份,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铝60份,水合氢氧化铁1.5份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10分钟,混合后经单螺杆挤出,风冷切料,螺杆各段温度为130℃,输送段140℃,熔融段145℃,机头150℃。
相同原料配比下,加入羟基氧化铁1.5phr时,材料氧指数达30.5%,比未加入时提高了2.3%,垂直燃烧通过V-0级别。其结果对比如表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奥凯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奥凯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5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