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纤维SMC纱的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05340.3 | 申请日: | 2014-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9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胜;朱国森;杨云利;束正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37/022 | 分类号: | C03B37/022;C03C25/40;C03C1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王新春 |
| 地址: | 212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smc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耐酸又耐碱高强玻璃纤维SMC纱的增强材料,以及生产SMC专用纱的方法。
背景技术
SMC专用纱是一种新型的性能优异的增强材料,具有耐酸好、耐碱性好、强度高以及良好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既解决了无碱玻璃纤维耐酸性能较差,又解决了中碱玻璃纤维耐碱性差、拉伸断裂强度低的问题,由于SMC专用纱这种特殊的性能,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航天航空、建筑、环保、化工、电气电子、机械、交通等领域。
目前中碱玻璃纤维主要成分为SiO2:67±0.5%;Al2O3:6.2±0.4%;Na2O/K2O:12±0.4%;无碱玻璃纤维主要成分为SiO2:54.1±0.5%;Al2O3:14.6±0.4%;Na2O/K2O:≤0.8%;要想提高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又要具备良好的耐酸性、耐碱性以及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就需要在中碱玻璃纤维成分的基础上提高Al2O3和CaO的含量,同时降低SiO2、Na的含量;但是玻璃中各种氧化物的变动,会改变玻璃性能,但也破坏了原来稳固的三维结构,SiO2含量过高,会增加玻璃液的粘度和熔化温度,会使融化困难,且容易析晶,造成玻璃料性短,不利于拉丝作业,所以需要一种不同于中碱玻璃纤维和无碱玻璃纤维的性能并兼顾中、无碱玻璃纤维纱的优点的新型玻璃成分。
浸润剂是玻璃纤维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必须的凃敷物,玻璃纤维浸润剂在高速拉制过程中,必须在纤维表面上涂敷浸润剂以保证拉丝作业正常进行,同时为几千根玻纤单丝提供粘结性能和润滑性能,从而保证后道加工的性能的实现,浸润剂能有效的改变玻璃纤维的某些缺陷和表面性质,扩宽玻璃纤维的应用范围,针对各种不同的玻纤复合材料成型工艺,需配套专用浸润剂,专用浸润剂能赋予玻纤制品在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所必须的工艺性能和复合材料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SMC纱的生产方法,是在玻璃纤维生产过程中,设计了性能优异的玻璃成分、适宜的工艺参数和性能完善的浸润剂的配方,减少了玻璃纤维的断头、飞丝现象,保证其作业正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玻璃纤维SMC纱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浸润剂、2)配料、3)窑炉熔化、4)漏板、5)浸润剂涂覆、6)拉丝、7)烘干、8)络无捻粗纱、9)检验入库;其特征在于:1)、配制浸润剂:以100kg计算,其组成为:主成膜组分12-15kg、辅助成膜剂0.8-1.2kg、润滑组分0.15—0.4kg、无机抗静电剂0.2—0.3kg、偶联剂0.3—0.5kg、其余为水;
所述的主成膜组分为:硬性聚醋酸乙烯6-7kg、软性聚醋酸乙烯5.5—7kg、聚氨酯乳液0.5—1kg;所述的辅助成膜剂组分为:水溶性环氧树脂0.8-1.2kg;所述的润滑组分为:改性硅氧烷润滑剂0.1—0.3kg、脂肪酰胺阳离子型润滑剂0.05-0.1kg;所述的抗静电组分为:无机抗静电剂0.2—0.3kg;所述的偶联剂组分为:硅烷偶联剂0.3—0.5kg;
A、取30公斤的去离子水,加入冰醋酸调节PH值至3.5-4,在中速300-400r/m搅拌下缓慢加入0.3—0.5kg硅烷偶联剂,搅拌40分钟以上,溶液澄清,待用;
B、称取主成膜组分的硬性聚醋酸乙烯6—7kg、软性聚醋酸乙烯5.5—7kg、聚氨酯乳液0.5—1kg;加入三倍水量稀释搅拌使其充分待用;
C、称取辅助成膜组分的水溶性环氧树脂0.8—1.2kg,加入10倍水量稀释搅拌使其充分待用;
D、称取润滑组分的改性硅氧烷润滑剂0.1—0.3kg、脂肪酰胺阳离子型润滑剂0.05-0.1kg,用温度为60-80℃的热水10倍溶解待用;
E、称取无机抗静电剂0.2—0.3kg,用10倍水稀释溶解待用;
F、将分散、溶解好的偶联剂、润滑组分、抗静电组分、辅助成膜组分一起加入到混合好的主成膜组分中,补足去离子水至100公斤,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冰醋酸将PH值调至6-7,完成浸润剂配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53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