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大跨度桥梁抗震的粘滞阻尼器的连接方式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4794.9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6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汪正兴;王波;王天亮;汪双炎;刘鹏飞;吴志勇;李荣庆;李东超;柴小鹏;王翔;张奇兵;宋长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43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跨度 桥梁 抗震 阻尼 连接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结构抗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跨度桥梁抗震的粘滞阻尼器的连接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繁爆发,桥梁抗震防灾装置备受业界关注,现有的用于桥梁抗震的装置有多种类型,如金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滞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等。粘滞阻尼器是一种速度相关性阻尼装置,具有阻尼效率高、静力刚度小、耗能能力强等优点,粘滞阻尼器广泛用于大跨度桥梁。
现阶段桥梁的跨度不断增加,为了保证大跨度桥梁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安装在桥梁上的粘滞阻尼器的行程、吨位和重量也越来越大。
现有的粘滞阻尼器包括活塞杆、护罩、左端盖、左密封件、缸筒、活塞、右端盖和右密封件。以某大跨度桥梁抗震粘滞阻尼器为例,现有的活塞杆的长度通常为2700mm,活塞杆的行程为500mm,阻尼器的安装长度不小于3300mm。
现有的安装方法为:(1)将粘滞阻尼器的护罩通过左球绞座与主梁连接,粘滞阻尼器活塞杆的右端通过右球绞座与墩塔柱连接;(2)在墩塔柱上设置用于吊起阻尼器外缸套的吊钩,吊索的一端与吊钩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机构与平衡配重连接。
现有的粘滞阻尼器安装于桥梁后,当有外界荷载如风载、车载或者地震力作用时,主梁与墩塔柱产生横向相对位移,此时,与墩塔柱相连的活塞杆发生滑动,带动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的活塞在缸筒内滑动, 缸筒内的阻尼介质相对运动产生阻尼力,起到耗能作用。
采用现有安装方法安装的粘滞阻尼器,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
(1)阻尼器安装尺寸较大,阻尼器轴向受压容易失稳,阻尼器容易受损,密封件存在单侧受压现象,密封件容易受损。
(2)在墩塔柱上设置用于吊起阻尼器外缸套的吊钩、滑轮机构和平衡配重,需要在高空作业的情况下预设安装点,安装难度较大,同时,滑轮机构和平衡配重的设置增加了施工成本。
(3)活塞杆与桥梁的主梁连接,右套筒与桥梁的墩塔柱连接,当主梁与墩塔柱产生竖向位移时,粘滞阻尼器受此部分位移的约束将使粘滞阻尼器处于不利的受力状态,甚至损坏粘滞阻尼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跨度桥梁抗震的粘滞阻尼器的连接方式,安装尺寸较小,密封件不存在单侧受压,延长粘滞阻尼器的使用寿命,粘滞阻尼器的安装难度较低,安装成本较低,安装后较稳定,抗震效果较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大跨度桥梁抗震的粘滞阻尼器的连接方法,包括粘滞阻尼器、左安装板、右安装板;所述粘滞阻尼器包括活塞杆、活塞和缸筒,活塞设置于缸筒的内部,缸筒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活塞杆穿过左端盖、活塞和右端盖;所述活塞杆与左端盖之间设置有左密封件,活塞杆与右端盖之间设置有右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一端通过一个左绞座与左安装板连接,另一端通过一个右绞座与右安装板,所述左绞座与左安装板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右绞座与右安装板通过销轴连接;还包括可升降台座。
所述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左安装板通过预埋件预设于桥梁的第一预埋点,右安装板通过预埋件设置于桥梁的第二预埋点,可升降台座通过预埋件设置于桥梁的第三预埋点。
B、将粘滞阻尼器通过抱箍与可升降台座固定连接;
C、调节可升降台座的高度,可升降台座带动粘滞阻尼器升降,调整粘滞阻尼器至安装位置。
D、将活塞杆的一端通过左绞座与左安装板连接,另一端通过右绞座与右安装板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中所述第一预埋点和第二预埋点均位于桥梁的主梁,第三预埋点位于桥梁的墩塔柱;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均预设于桥梁的主梁,可升降台座预设于桥梁的墩塔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中所述第一预埋点和第二预埋点均位于桥梁的墩塔柱,第三预埋点位于桥梁的主梁;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均预设于桥梁的墩塔柱,可升降台座预设于桥梁的主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C中所述安装位置为粘滞阻尼器与左安装板、右安装板的连接之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D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微调可升降台座,带动缸筒运动,待缸筒的纵向中心线与活塞杆的纵向中心线重合,停止调整可升降台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左安装板与左绞座连接之处开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右安装板与右绞座连接之处开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为纵向长圆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47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过敏原的食品组合物
- 下一篇: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