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5-戊二胺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04636.3 | 申请日: | 2014-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2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 发明(设计)人: | 于丽珺;刘驰;秦兵兵;李乃强;刘修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泽;刘芳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胺 赖氨酸发酵液 制备 赖氨酸脱羧酶 赖氨酸 底物 合成 | ||
1.一种1,5-戊二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赖氨酸脱羧酶加入赖氨酸发酵液;
加入赖氨酸脱羧酶时,赖氨酸发酵液的pH值为4.8~6.5;
所述赖氨酸发酵液中的赖氨酸含量为5~11%(w/w);
反应体系中的赖氨酸脱羧酶添加重量(按赖氨酸脱羧酶细胞干基计算)与赖氨酸发酵液中的赖氨酸重量(按照赖氨酸盐酸盐计)比值为0.007-0.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赖氨酸发酵液选自赖氨酸发酵原液,赖氨酸发酵原液的浓缩液或稀释液,赖氨酸发酵原液去除菌体后的除菌赖氨酸发酵液和除菌赖氨酸发酵液的浓缩液或稀释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赖氨酸发酵原液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赖氨酸发酵原液的微生物选自棒状杆菌属、埃希氏杆菌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赖氨酸发酵原液的微生物选自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赖氨酸发酵原液的碳源是可发酵性糖。
7.如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赖氨酸发酵原液的碳源是葡萄糖、果糖、蔗糖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发酵性糖来自于淀粉类物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类物质为玉米,木薯,或者木质纤维素类物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纤维素类物质选自秸杆、树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赖氨酸发酵液还包含硫酸根离子,浓度不低于0.005mol/kg。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赖氨酸发酵液还包含糖和游离的NH4+,总糖含量不低于300ppm,游离的NH4+含量不低于0.028mol/kg。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赖氨酸脱羧酶来自于植物、微生物、昆虫、动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赖氨酸脱羧酶的微生物选自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dura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毛链霉菌(Streptomyces pilosus)、啮蚀艾肯氏菌(Eikenella corrodens)、嗜氨基酸真杆菌(Eubacterium acidaminophilum)、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嗜酸热原体(Thermoplasma acidophilum)、深海热球菌(Pyrococcusabyssi)或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赖氨酸发酵液中添加辅酶,所述辅酶为选自吡哆醛、磷酸吡哆醛、吡哆醇、吡哆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酶为5'-磷酸吡哆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未经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46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