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城市潜能净化空气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4238.1 | 申请日: | 2014-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8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大宏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3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城市 潜能 净化 空气 方法 装置 | ||
赵大宏
技术领域:环境保护专业、节能型措施。
背景技术:
现阶段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出现异常,社会质疑声鹊起,各项环境治理措施疲于应对,终难短期内摆脱“靠天吃饭”的拮据。此类案例不胜枚举,古往今来已成国际难解之题。其难解之处在于:
1.城市空气属于清洁空气、人工污染源的净化排空尾气、扬尘;自然污染源远程输送的烟粉尘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二次污染物、细菌等的混合体,成分复杂、粒径微细。对于有组织排放污染源的现行处理措施无效或微不足道;对于pM2.5(微微米)更无从谈及。
2.城市周边原清洁区由于非工业污染加重的趋势,使得可利用的城市“热岛效应”稀释、扩散城市空气污染物的作用明显减弱。
3.我国北方城市仿生态净化措施——植树、种草、人工降水等受季节限制,无法全天候生效。每年春夏之交、秋末冬初均属于污染加重的时段。
4.据资料报道,目前较先进的电晕法和室内空气净化器虽然可处理较微细颗粒物,但难于应对室外空气污染物的处理。尤其是可能发生的二次污染和清除尾尘的无害化处理尚需考证。
5.利用大气对流层稀释、扩散空气污染物的自然净化虽然是最廉价的传统做法。但是,逆温、静风或微风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子是造成污染物絮聚、恶化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成因之一。但因无法人工弥补日落造成的太阳辐射能损失,消除逆温危害,雾霾等污染现象仍将随机发生。
6.城市生态环境是人工化的、水泥固化的生态环境,无法随机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国外的某些绿色举措(如无机动车城市)难于适应我国国情,尤其是大中城市。城市建成区地域广阔、人流密集,亟待精华的呼吸带空气高达2X106m3/km2.若采用常规耗能净化设备,显然会造成投资大、能耗高、维护费用高昂,政府财力无力支撑的局面,甚至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尤其是债台高筑的地区更无法承负。
7.城市潜能资源丰厚。如机动车、地铁、城铁、电梯、空调、、、等交通运输工具和工业、民用电器,在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显露出尾气、噪声、扬尘、废热、制冷剂泄漏、挥发等污染城市环境的弊端。或因过分强调行业的特殊性,对行业的产品精益求精,对环境污染却无所作为,以至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突出污染源。各业理应顾全大局,在逐步完善自身的同时辅以补偿措施,对城市空气净化尽责效力。
8.本项目曾征求《中日技术合作第二期高级环境管理技术进修班》主讲专家的意见,一九九七年发表论文《关于尽快改善城市空气环境的设想》,次年递交原国家环保局。设想中涉及“以集中空调取代分户自备空调,实施城市空气净化的方案;以室内微正压的送风方法抵御室外污浊空气的侵入,保持室内清洁。”之后发现“微正压”观点被录入空气净化的专著;“集中空调”在“非典”期间被媒体宣告停止使用,实属可惜。
综上所述,现行技术难于应对复杂气象因子引发的城市空气污染加剧的难题;国外几十年的经验教训难以照搬;雾霾仍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随机发生。鉴此,尽快实现“设想”已迫在眉睫,特此补充修订。体现“因势利导,安全节能,化害为利,改善环境”的环境保护科学理念。
发明内容:
《利用城市潜能净化空气的方法和装置》包含:室内无能耗空气净化工程、室外空气净化装置两项分工程。其中:
一、室内无能耗空气净化工程包含:无能耗动力源工程、空气净化装置、空气疏导装置、三项子工程。具体如下:
1.无能耗动力源工程:系利用高速移动的物体产生的空气动力,将待净化的空气导入净化装置,并输送至终端用户的装置系统,以实现移动物体固有功能的同时同步净化空气的目的。目前较为理想的动力源是高层建筑通用的电梯。按常规概念,电梯是城市人“上上下下的享受”却不知其均速高达3m/s以上,可将电梯竖井内壁的积尘崛起并在楼层门的缝隙处残留喷射的尘霾痕迹,直接危害乘梯人的身体健康。应引起关注并尽快完善。电梯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之一,数量庞大、布局均衡,且智能电梯具备较完善的安全自控功能,是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亟待开发的首选潜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大宏,未经赵大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42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烧结原料的造粒方法
- 下一篇:利用微波法将磷铁转化为电池级磷酸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