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天飞行器在轨及发射阶段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3996.1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3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徐赵东;罗文波;徐超;杨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22 | 分类号: | B64G1/2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天 飞行器 发射 阶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天飞行器在轨及发射阶段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航天飞行器在在轨运行及发射时会产生不同幅值的振动。在轨运行时,以微振动为主,微振动将会影响航天飞行器内设备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发射阶段以强力振动为主,振动将会引起结构部分杆件或元器件的损伤,甚至破坏。因此,航天飞行器需要考虑其在轨运行及发射时产生的振动,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抑振措施,减小振动。对此一些专家学者针对飞行器在轨运行及发射时的振动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减振装置,但这些装置都不能同时在在轨运行及发射时起到很好的减振作用,而且大部分减振装置较为笨重,不方便在飞行器上安装使用。本发明正是针对不能将在轨运行及发射两个阶段的减振功能集中于一个装置的缺点而进行开发的,所研制的航天飞行器在轨及发射阶段减振装置能够满足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和发射阶段的振动抑制要求,将飞行器两个阶段的减振问题应用一个装置解决,构造简单,性能可靠。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解决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及发射阶段振动抑制问题的装置,能够实现飞行器在两种不同大区别运行状态下的振动抑制目标,该装置的工作荷载范围较宽。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飞行器在轨及发射阶段减振装置,该装置包括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粘弹性剪切减振部分和飞行器发射阶段粘弹性挤压减振部分;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粘弹性剪切减振部分和飞行器发射阶段粘弹性挤压减振部分分别和内筒固定连接;其中,
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粘弹性剪切减振部分包括设在内筒外表面且与内筒固定连接成一体的粘弹性层、设在粘弹性层外侧且与该粘弹性层固定粘接的上外筒,与上外筒外侧连接的上连接板;
飞行器发射阶段粘弹性挤压减振部分包括下连接板,设在下连接板上且与内筒外表面固定连接的粘弹性垫、设在粘弹性垫外侧且与其固定连接的外筒、设置在上外筒上的圆弧接触面,圆弧接触面顶端和粘弹性垫上端之间设置间隙。
优选的,粘弹性层与上外筒及内筒高温高压硫化粘结在一起,粘弹性垫与内筒及下外筒高温高压硫化粘结在一起。
优选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平行设置。
优选的,圆弧接触面顶端和粘弹性垫上端之间设置0.5~3mm间隙。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实现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和发射阶段的振动抑制目标。在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圆弧接触面同粘弹性垫分离,粘弹性层利用较小的剪切刚度单独参与空间微振动减振。在发射阶段,圆弧接触面同粘弹性垫挤压后,减小外筒与粘弹性垫的冲击效应,同时保护粘弹性层不被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隔减振装置示意图。
图中有1上连接板;2粘弹性层;3上外筒;4圆弧接触头;5粘弹性垫;6下连接板;7内筒;8下外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航天飞行器在轨及发射阶段减振装置,该装置包括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粘弹性剪切减振部分和飞行器发射阶段粘弹性挤压减振部分;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粘弹性剪切减振部分和飞行器发射阶段粘弹性挤压减振部分分别和内筒7固定连接;其中,
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粘弹性剪切减振部分包括设在内筒7外表面且与内筒7固定连接成一体的粘弹性层2、设在粘弹性层2外侧且与该粘弹性层2固定粘接的上外筒3,与上外筒3外侧连接的上连接板1;
飞行器发射阶段粘弹性挤压减振部分包括下连接板6,设在下连接板6上且与内筒7外表面固定连接的粘弹性垫5、设在粘弹性垫5外侧且与其固定连接的外筒8、设置在上外筒3上的圆弧接触面4,圆弧接触面4顶端和粘弹性垫5上端之间设置0.5~3mm间隙。
粘弹性层2与上外筒3及内筒7高温高压硫化粘结在一起,粘弹性垫5与内筒7及下外筒8高温高压硫化粘结在一起。
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6平行设置。
其中剪切减振部分粘弹性层2和挤压减振部分粘弹性垫5均和内筒7硫化在一体,这种设计有利于在发射阶段的减振,既能减小强力振动,又能保护粘弹性层2,避免发生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3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坐垫可得到较好保护的电动车
- 下一篇:侧喷双刮片驱动臂换向同步刷洗雨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