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祛痘及修复功能的护肤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3826.3 | 申请日: | 2014-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5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谢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伯平 |
主分类号: | A61K8/97 | 分类号: | A61K8/97;A61K8/35;A61K8/55;A61Q19/00;A61P17/1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修复 功能 护肤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肤产品领域,具体是一种有祛痘及修复功能的护肤组合物。
背景技术
青春痘是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年男女,主要发生在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形成丘疹,中医称“粉刺”,西医病名为“痤疮”。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多,皮脂腺分泌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异角化过度,角质层脱落的扁平的死细胞落下毛囊漏斗部,与皮脂结合,产生混合物。如果这些混合物不能自由排出皮肤表面,而淤积于毛囊内形成脂栓。当这些异常角化细胞聚集,下部漏斗膨胀时就形成成熟的粉刺。皮脂被毛囊中存在的细菌分解,产生脂肪酸,后者刺激毛囊引起炎症,致使毛囊壁损伤破裂,毛囊内容物进入真皮,从而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反应。而祛痘后皮肤经常会留下痘痕,痘痕是机体对组织损伤产生的一种修复反应,当皮肤的损伤深及真皮或大面积的表皮缺损,该部位的表皮不能再生,将由真皮纤维细胞,胶原以及增生的血管所取代,这样就出现了痘痕。
青春痘的发生机理,与以下三大因素有关 :
(1) 对雄性激素类固醇 ( 如睾酮、去氢表雄酮、羟孕酮 ) 反应的原因不明性加剧,致使皮脂产生增多。
(2) 痤疮丙酸杆菌增生。此菌为毛囊正常菌群组成,它以皮脂为其作用机质,并使之部分转化为游离脂肪酸。痤疮丙酸菌还可激活补体通路,至少产生两种趋化因子,促使炎症发生。
(3) 囊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并有黏着性,形成毛囊潴留性角化过度。后者发生原因仍未明晰。痤疮丙酸菌产生游离脂肪酸,可能是青春痘形成的主要因素。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祛痘产品存在以下问题 :1、易引起皮肤过敏,对皮肤刺激性大 ;2、加入化学抑菌剂破坏皮肤正常菌群 ;3、加入一些禁用物质如氯霉素等激素 ;4、加入重金属物质;5、祛痘后留下疤痕(痘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不含有害物质的护肤组合物,具有祛痘和修复疤痕的效果。
本发明包括组份A和组份B,组份A为桦叶汁,占总质量的80%-98%,其余为组份B;组份B为虾青素、磷脂类和多元醇的组合物,其中虾青素质量为组份B质量的0.01%-10%,磷脂类质量为组份B质量的1%-15%,其余为多元醇。
为了延长桦叶汁保质期,所述组份A中的桦树汁经过钴-60射线照射。
优选的,所述的钴-60照射剂量为0.01KGy-0.6KGy。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钴-60照射剂量为0.2KGy-0.5KGy。
所述组份B中的虾青素采用藻源左旋结构虾青素。
所述组份B中的磷脂类为软磷脂或氢化软磷脂。
所述组份B中的多元醇为甘油或丙二醇。
所述组份B中的各成分通过高压制备而成。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桦叶汁作为祛痘成分,同时具有祛痘和修复疤痕的效果,祛痘后不会留下疤痕。
2、桦叶汁采用特定钴-60辐照,延长了桦叶汁的保质期。
3、采用磷脂包裹虾青素,增强了虾青素的稳定性和水溶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每100g护肤组合物中,包含组份A桦叶汁80g以及高压制备而成的组份B。组份B包括虾青素0.002g、软磷脂0.2g、19.798g的甘油。其中的桦叶汁经过0.35KGy的钴-60射线照射。
实施例2
每100g护肤组合物中,包含组份A桦叶汁98g以及高压制备而成的组份B。组份B包括虾青素0.2g、氢化软磷脂0.3g以及11.5g的甘油。其中的桦叶汁经过0.35KGy的钴-60射线照射。
实施例3
每100g护肤组合物中,包含组份A桦叶汁90g以及高压制备而成的组份B。组份B包括虾青素0.5g、氢化软磷脂1g以及8.5g的丙二醇。其中的桦叶汁经过0.35KGy的钴-60射线照射。
实施例4
每100g护肤组合物中,包含组份A桦叶汁90g以及高压制备而成的组份B。组份B包括虾青素0.5g、氢化软磷脂1g以及8.5g的丙二醇。其中的桦叶汁经过0.01KGy的钴-60射线照射。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伯平,未经谢伯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3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锁式真空舱门启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指纹擦除装置的新型指纹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