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稻的增产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2965.4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7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雷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A01G16/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郑隽 |
地址: | 41012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增产 调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学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杂交稻的增产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作为年均生产量占世界稻谷产量35%的生产国,水稻安全生产备受关注。并且,我国水稻生产近年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人们对食用大米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对从事水稻科研与生产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矿山采集和金属冶炼等活动大增,湘江流域的耕地污染和稻谷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日益严重。研究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在稻谷生长过程中,可被水稻各部位吸收累积。水稻中累积的重金属不仅与可溶性蛋白结合,还降低氮素吸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阻碍蛋白质合成以及加速蛋白质分解,干扰植物氮代谢;并降低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目前稻田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红壤性水稻土的盆栽试验表明,土壤中的Cd浓度达100mg/kg时,水稻减产20%~50%;当达到200mg/kg时,植株矮化,无效分蘖增多,穗实粒数减少,秕谷率增加。
因此,要保证水稻安全和质量,在种植过程中消除或减轻土壤中的Cd对植物的影响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交稻的增产调节方法,以解决Cd污染土壤中的水稻产量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杂交稻的增产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抽穗期的灌溉水或者叶面肥中加入A组调节剂,每亩土壤每次用量为120-200g;
A组调节剂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亚硒酸钠 40-60%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40-60%;
B、抽穗率达20-40%时,在灌溉水中加入B组调节剂,每亩土壤每次用量为90-120g,每次喷施至少间隔三天;
B组调节剂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优选地,A组调节剂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亚硒酸钠 45-55%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45-55%。
优选地,B组调节剂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优选地,组分B中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包括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或者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A组调节剂的每亩用量为135-175g。
优选地,A组调节剂作为叶面肥使用时,每次喷施之间至少间隔三天。
优选地,B组调节剂使用1-4次。
优选地,所述杂交稻为两系杂交稻。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土壤污染一般是多个因素的复合污染,且复合污染因子之间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因此,本发明采用多种复合成分针对土壤中的不同污染因子进行作用。
在抽穗率达20-40%时,在灌溉水中加入A组调节剂以阻抗土壤中的Cd离子,利用乙二胺四乙酸钙和乙二胺四乙酸钾为螯合剂,使Cd离子与其结合为稳定的螯合物,从而减少在植株内的累积量。并且,磷酸二氢钾作为肥料基料,促进植株光合作用,在增加千粒重和提高结实率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作用。
聚天冬氨酸内含肽键和羧基等活性基团,具有极强的螯合、分散和吸附等作用,可进一步加强乙二胺四乙酸钙和乙二胺四乙酸钾的螯合作用;而进入植物体内后的聚天冬氨酸逐步水解,具有特殊生物活性,对一些重要的生化过程进行催化,聚天冬的水解产物是单体天门冬氨酸,是多种氨基酸的前驱体,一定程度的游离天门冬氨酸的存在可缩短了氮代谢的路程,强化作物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全面吸收,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
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促进侧芽生长;其乳剂与钾肥同时使用活性较强。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赤霉素乳剂与多种钾盐的配伍以增强活性。并且,赤霉素与磷酸二氢钾同时使用,可增强叶片的硅质化程度,叶片吸收营养成分则较难,可溶性氮含量减少,加强抗病性。
并且,在抽穗期配合溶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亚硒酸钠作为营养强化剂,进一步加强本发明调节剂对两系杂交稻生产的积极作用,在乙二胺四乙酸的螯合作用配合下,使得Cd污染土壤中的两系杂交稻增产5-15%。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29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单相和三相交流稳压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