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养蟹笼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1694.0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9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M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养蟹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养蟹笼,属于水产品养殖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河蟹生产的重点向大规格、优质河蟹的生产方向转变,养殖生态优质河蟹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而且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渔业增效。由于长江水系蟹种多为蟹笼养殖,人工喂料,从生态环保角度来说,河蟹养殖没有与周边环境相结合;没有小蟹笼,也不符合河蟹喜穴居的天然习性。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既环保又生态的养殖河蟹的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养蟹笼。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态养蟹笼,包括:蟹笼,还包括诱虫灯,所述诱虫灯下部焊接有支架,诱虫灯通过支架焊接固定在蟹笼框架上;所述蟹笼包括:钢架结构,钢架结构整体辅设尼龙网;尼龙网一处开设一条缝,缝用拉链密封,用于取放河蟹和投放饲料;另一处开设一洞,用于收集诱虫灯诱捕到的飞虫。
所述诱虫灯外壳为上下中空的筒状结构,上部设置防雨帽,中部开设有诱虫槽,下部套有引虫槽,引虫槽通过蟹笼表面的洞,伸入蟹笼内部。
所述蟹笼的钢架结构下部为长方体,上部为四梭台体;所述尼龙网上的洞开设于四梭台体顶面中部;所述尼龙网上的缝开设于四梭台体侧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蟹笼的钢架结构下部四周放置有多个单个的小蟹笼;引虫槽下端出口处留有空间设置为河蟹进食区。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生态养蟹笼,利用诱捕到的飞虫,这种高蛋白活料对河蟹进行喂养,既提高了河蟹饲料天然营养成份,又减轻了飞虫的危害;另外采用小蟹笼精细化养殖符合河蟹习性,提高河蟹存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生态养蟹笼,包括:蟹笼1,还包括诱虫灯2,所述诱虫灯2下部焊接有支架3,诱虫灯2通过支架3焊接固定在蟹笼1框架上;所述蟹笼1包括:钢架结构,钢架结构整体辅设尼龙网;尼龙网一处开设一条缝4,缝4用拉链密封,用于取放河蟹和投放饲料;另一处开设一洞5,用于收集诱虫灯2诱捕到的飞虫。
所述诱虫灯2外壳为上下中空的筒状结构,上部设置防雨帽,中部开设有诱虫槽7,下部套有引虫槽6,引虫槽6通过蟹笼1表面的洞5,伸入蟹笼1内部。
所述蟹笼1的钢架结构下部为长方体,上部为四梭台体;所述尼龙网上的洞5开设于四梭台体顶面中部;所述尼龙网上的缝4开设于四梭台体侧面。
所述蟹笼1的钢架结构下部四周放置有多个单个的小蟹笼8;引虫槽6下端出口处留有空间设置为河蟹进食区9。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如下:使用时,生态养蟹笼置于蟹池内,打开诱虫灯2,飞虫通过诱虫槽7飞入诱虫灯2,电击后通过引虫槽6掉落到河蟹进食区9,用于喂养河蟹。白天,如果飞虫量不足,可通过蟹笼1上的缝4补充饲料。进完食的河蟹可以回到小蟹笼8内休息。这样精细化的养殖方式,可以提高河蟹存活率及鲜美的口感。
本发明提供的生态养蟹笼,利用诱捕到的飞虫,这种高蛋白活料对河蟹进行喂养,既提高了河蟹饲料天然营养成份,又减轻了飞虫的危害;另外采用小蟹笼精细化养殖符合河蟹习性,提高河蟹存活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16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多功能卷发棒
- 下一篇:具有增强的产量相关性状的植物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