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蟹包装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1682.8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8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50 | 分类号: | B65D85/50;B65D55/02;B65D25/20;B65D21/0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蟹 包装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蟹包装单元,属于水产品包装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河蟹销售中,河蟹包装多为绳绑,绑河蟹花费时间多,且被绑的河蟹之间相互接触、还会造成河蟹损伤。为了节约绑蟹时间,防止河蟹相互接触,现有技术应用塑料材料两侧开合的包装盒单个包装河蟹,解决了包装费时和河蟹接触的问题,但河蟹单个包装完后还是任意的摆放在纸制包装盒内,运输过程中单个包装盒之间没有固定还是容易发生晃动与碰撞,导致河蟹损伤和影响河蟹口感的现象。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运输中出现彼此晃动与碰撞,导致河蟹损伤和影响河蟹口感的现象,本发明提供一种河蟹包装单元。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河蟹包装单元,包括上盒体、下盒体,上下盒体通过卡钩、卡槽连接,所述上盒体前面中部底端设置有向下的卡钩,用于连接下盒体,上盒体背面中部底端设置有向下的卡钩,用于连接下盒体;上盒体左侧底端设置有方柱形上榫头,上盒体背面中部底端设置有方柱形上榫头;上盒体右侧底端设置有方柱形下端开口的上榫槽,上盒体前面中部底端设置有方柱形下端开口的上榫槽;所述下盒体前面中部上端设置有卡槽,用于连接上盒体卡钩,下盒体背面中部上端设置有卡槽,用于连接上盒体卡钩;下盒体左侧上端设置有方柱形下榫头,位置与上盒体左侧上榫头垂直方向对应,大小相等,下盒体背面中部上端设置有方柱形下榫头,位置与上盒体背面上榫头垂直方向对应,大小相等;下盒体右侧上端设置有方柱形上端开口的下榫槽,位置与上盒体右侧上榫槽垂直方向对应,大小相等,下盒体前面中部上端设置有方柱形上端开口的下榫槽,位置与上盒体前面上榫槽垂直方向对应,大小相等。
所述上、下盒体连接后,所述上榫头与下榫头之间无缝对接;所述上榫槽与下榫槽之间无缝对接。
所述上、下盒体连接后,所述上榫头与下榫头组合的榫头大小,上榫槽与下榫槽组合的榫槽大小,两者大小相等。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下盒体开设有空洞,上下盒体两侧开设有透气槽。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河蟹包装单元,利用榫头和榫槽位置和大小结构的灵巧设置,可以方便的将散放的单个河蟹包装,组合在一起,以免散放的单个河蟹包装在运输中出现彼此晃动与碰撞,导致河蟹损伤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上盒体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下盒体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上盒体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下盒体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河蟹包装单元,包括上盒体1、下盒体2,上下盒体通过卡钩3、卡槽4连接,所述上盒体1前面中部底端设置有向下的卡钩3,用于连接下盒体2,上盒体1背面中部底端设置有向下的卡钩3,用于连接下盒体2;上盒体1左侧底端设置有方柱形上榫头5,上盒体1背面中部底端设置有方柱形上榫头5;上盒体1右侧底端设置有方柱形下端开口的上榫槽6,上盒体1前面中部底端设置有方柱形下端开口的上榫槽6;所述下盒体2前面中部上端设置有卡槽4,用于连接上盒体卡钩3,下盒体2背面中部上端设置有卡槽4,用于连接上盒体1卡钩3;下盒体2左侧上端设置有方柱形下榫头7,位置与上盒体1左侧上榫头5垂直方向对应,大小相等,下盒体2背面中部上端设置有方柱形下榫头7,位置与上盒体1背面上榫头5垂直方向对应,大小相等;下盒体2右侧上端设置有方柱形上端开口的下榫槽8,位置与上盒体1右侧上榫槽5垂直方向对应,大小相等,下盒体2前面中部上端设置有方柱形上端开口的下榫槽8,位置与上盒体1前面上榫槽8垂直方向对应,大小相等。
所述上、下盒体连接后,所述上榫头5与下榫头7之间无缝对接;所述上榫槽6与下榫槽8之间无缝对接。
所述上、下盒体连接后,所述上榫头5与下榫头7组合的榫头大小,上榫槽6与下榫槽8组合的榫槽大小,两者大小相等。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下盒体开设有空洞9,上下盒体两侧开设有透气槽10。
本发明提供的河蟹包装单元,利用榫头和榫槽位置和大小结构的灵巧设置,可以方便的将散放的单个河蟹包装,组合在一起,以免散放的单个河蟹包装在运输中出现彼此晃动与碰撞,导致河蟹损伤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16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