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围堰下放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1072.8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6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齐海;张春新;潘东发;何加江;徐进;徐国亮;刘润泽;董继红;赵成贵;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围堰 下放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围堰下放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围堰下放系统包括围堰双壁、钢护筒3、敞开式底隔舱4、挂桩伸缩梁7、重载提升下放装置1。传统的围堰下放施工方法为:围堰浮运就位后,通过往围堰双壁内加水或者抽水调整围堰标高,将挂桩伸缩梁7焊接在钢护筒3上,完成钢护筒3的桩基施工。然后采用重载提升下放装置1将围堰2提起,从钢护筒3上拆除挂桩伸缩梁7,再采用重载提升下放装置1将围堰2下放。当围堰2被下放到设计位置后,将挂桩伸缩梁7焊接在钢护筒3上。整个下放过程依靠重载提升下放装置1平衡围堰的总重量。
在使用传统的围堰下放方法进行桥梁基础施工时,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的围堰在下放时,一般在围堰自浮状态下,往围堰双壁内注水下沉,在围堰2下沉过程中,当敞开式底隔舱4顶部下沉到低于水面时,由于是敞开式底隔舱4的顶部是敞开的,参见图2所示,容易造成围堰2外部水流大量涌入敞开式底隔舱4内,造成围堰2突沉或引起围堰2的结构局部损伤;当敞开式底隔舱4全部淹水之后,则不能再提供浮力,浮力完全靠围堰双壁提供。
在使用传统的围堰下放方法进行桥梁基础施工时,在围堰2下沉纠偏或施工中需要提升时,无法通过敞开式底隔舱4、围堰双壁共同提供浮力而顺利实现。对于传统的围堰下放而言,当敞开式底隔舱2顶部下放至水位以下或其他原因造成其水位低于施工水位时,敞开式底隔舱2提供浮力作用消失,仅依靠围堰双壁提供的浮力范围有限,需要配备大型的重载提升下放装置1。
在使用重载提升下放装置1提升围堰2时,因敞开式底隔舱4内水量的分布不均,易造成围堰22偏载状态,围堰2的受力不均匀,围堰2较容易被损坏。
(2)大型的重载提升下放装置1由于同步控制偏差较大,极易造成内支架受力不均而产生意外,且围堰面积较大,重量也较重,大型的重载提升下放装置1实现同步性控制难度大,极易造成提升系统损伤,严重时会引起围堰结构损坏。
(3)需要在钢护筒3的顶部设置荷载较大的重载提升下放装置1,这种大型的重载提升下放装置1不仅需要大量施工材料,而且加工较为复杂,安装耗时费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围堰下放施工方法,它不仅能够使围堰快速平稳地在不同水位下自由上升或者下沉,使围堰下放施工更顺利和安全,而且能够缩减工期,节省施工中使用的材料,降低施工成本。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围堰下放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聚:
A、围堰包括敞开式底隔舱,敞开式底隔舱包括若干横向底隔舱和若干纵向底隔舱,通过内部连通管将围堰内的若干横向底隔舱和若干纵向底隔舱连通,内部连通管位于每个横向底隔舱和纵向底隔舱交界之处,在敞开式底隔舱的顶部安装一个底隔舱盖,整体形成一个连通的封闭底隔舱系统;在连通的封闭底隔舱系统的顶部焊接若干导管系统,每个导管系统均包括与封闭底隔舱系统连通的一端和下放时伸入水中的一端,每个导管系统内设置有一个抽水装置;
B、待围堰浮运到预定位置后,将围堰固定在水面上,将若干钢护筒插入河床内,将挂桩伸缩梁的一端挂在围堰上,另一端焊接在钢护筒上与围堰对应的位置;启动抽水装置,抽出封闭底隔舱系统内的水,待围堰上浮至围堰与挂桩伸缩梁脱离时,将挂桩伸缩梁挂在钢护筒上的一端拆除;
C、启动抽水装置,向封闭底隔舱系统内灌水,将围堰缓慢下放;通过控制抽水装置,来调整封闭底隔舱系统内的水量,待围堰下放至设计标高的位置后,将拆除的挂桩伸缩梁安装在钢护筒上与设计标高对应的位置,拆除抽水装置;
D、通过导管系统将混凝土灌进封闭底隔舱系统内部,拆除导管系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中所述导管系统包括两个竖直钢管和一个开口朝下的拼接式U形钢管,拼接式U形钢管的两个朝下的开口各接一个竖直钢管,拼接式U形钢管将两个竖直钢管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拼接式U形钢管包括两个L形钢管,所述抽水装置位于两个L形钢管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若干导管系统关于围堰中心对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抽水装置设置有抽水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B中所述钢护筒设置有用于控制围堰的平面位置的导向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10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影像科用观片箱
- 下一篇:喹啉基胰高血糖素受体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