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用仪表级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1002.2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3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郝世明;谢敬佩;王爱琴;李继文;王文焱;孙浩亮;李洛利;柳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32/00;B22F1/00;B82Y30/00;B82Y40/00;C22C1/04;C22C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仪表 碳化硅 增强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航空用仪表级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体积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纳米碳化硅颗粒1%~8%、微米碳化硅颗粒35%,余量为铝合金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用仪表级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化硅颗粒的尺寸为:40nm≤D50≤100nm;所述微米碳化硅颗粒的尺寸为:1μm≤D50≤3μm;所述铝合金粉的尺寸为8~12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航空用仪表级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化硅颗粒是由以下方法制备的:将微米碳化硅颗粒在-20~20℃条件下进行球磨,所述球磨的磨球为氧化锆,磨球直径为5~15mm,球料比为20:1~80:1,球磨15~35h,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航空用仪表级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中除铝元素外,还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Cu3.8%~4.9%、Mg1.2%~1.8%、Si0.1%~0.5%、Mn0.2%~0.6%。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用仪表级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配料:在氩气保护下,取纳米碳化硅颗粒、微米碳化硅颗粒和铝合金粉进行混合,投入密封罐,将密封罐抽真空后再充入氩气,反复操作2~5次,得混合料;
2)球磨:将步骤1)所得混合料在-20~20℃条件下进行球磨,得球磨料;
3)预成型:将步骤2)所得球磨料装入模具,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进行真空除气后,在120~150MPa压力下预压成型,得预成型件;
4)热压成型:将步骤3)所得预成型件加热到560~600℃,在60~90MPa条件下保温保压2~4h后,先缓慢降温至500℃,再快速降温至150℃以下,得成型件;
5)热锻:将步骤4)所得成型件在氩气保护下进行预热后,在480~510℃条件下进行热锻,得热锻件;
6)热处理:将步骤5)所得热锻件进行固溶处理,水淬后进行时效处理,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空用仪表级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球磨的磨球为玛瑙球,磨球直径5~15mm,球料比为10:1~20:1,转速为220~380r/min;所述球磨的时间为15~25h,每隔2h停机一次,冷却0.5h后继续球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空用仪表级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1×10-2Pa;所述真空除气的温度为400~450℃,时间为90~120mi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空用仪表级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缓慢降温是指将温度降至500℃的时间为1h;所述快速降温是指将温度从500℃降至150℃以下的时间低于0.5h。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空用仪表级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预热的温度为510~530℃,预热时间为3~4h;所述热锻的压力为200~250t,保压时间为20~3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空用仪表级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490~515℃,时间为2~3h;所述时效处理的温度为170~200℃,时间为8~1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10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