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吸收性物品有效
申请号: | 201390000769.2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8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河北典子;加藤隆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花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A61F13/49;A61F13/511;A61F1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性 物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理期用品、失禁用制品或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在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不断改良各部件的材料、构造,谋求其功能、穿着感的提升。对于吸收体也为了对其改良而不断进行开发,尤其是最近提出了各种与使用状况、吸收性物品的种类相对应的功能性吸收体。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生理用卫生巾,该生理用卫生巾具有如下吸收体:多个吸收部相互分开,经由固定部与基体片接合,该固定部在俯视时包含在上述吸收部的区域中,上述多个吸收部以液体能够相互连通的状态排列。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生理用卫生巾,该生理用卫生巾具有如下吸收体:多个吸收部相互分开,经由固定部与基体片接合,该固定部在俯视时包含在上述吸收部的区域中,且在上述吸收部之间配置吸收性材料,配置在上述吸收部之间的吸收性材料的克重(单位面积质量)低于该吸收部。专利文献1、2的任一者,均在吸收体整体灵活地变形而无间隙地适应穿着者的复杂地起伏的肌肤表面的“人体适应性”极高、且良好地追随因穿着者的动作引起的变形的“动作追随性”也极为良好的吸收体中,能够使其变形时的液体等的吸收保持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68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2738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多个吸收部相互分开,固定于作为连续层的基体片,由此能够使得液体容易快速地在相互分开的吸收部与吸收部之间连通并扩散。另一方面,在与液体的接触以外,也有吸入吸收体内的体液向肌肤侧蒸发的情况。尤其是当因长时间穿着等而使吸收体的液体保持量成为饱和状态时,容易产生向肌肤侧的空间的蒸发。根据该蒸发的程度,有可能会使肌肤侧的湿度上升而成为对肌肤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在肌肤抵接面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层,在非肌肤抵接面侧具有防漏层,在该正面层与该防漏层之间具有液体吸收层。上述液体吸收层包括:包含肌肤抵接侧面且在平面方向上连续的连续层;和与该连续层连续形成为一体且向非肌肤抵接面侧突出的多个小吸收部。上述小吸收部分别被克重低于小吸收部的间隔部隔开。上述间隔部没有贯通上述液体吸收层的肌肤抵接面。在上述小吸收部设置有从非肌肤抵接面侧向肌肤抵接面侧凹陷的压缩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肌肤抵接面方向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局部切开立体图。
图2(A)~(C)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构造的图,图2(A)是从配置于卫生巾时为肌肤抵接面侧的面表示的立体图,图2(B)是宽度方向的截面图,图2(C)是从其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从配置于卫生巾时的非肌肤抵接面表示的图)。
图3是图1的I-I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中的水分的吸湿、蒸发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吸收体的槽的变形例从吸收体的非肌肤抵接面侧进行表示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易使肌肤侧闷湿,能够减少对肌肤的负担等的吸收性物品。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从肌肤抵接面方向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以下也称为“卫生巾”)1的局部切开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为图1所示的纵长的形状,包括:配置在肌肤抵接面侧的液体透过性片的正面层2;配置在非肌肤抵接面侧的液体难透过性的防漏层4;和配置在该两个片之间,吸收保持体液的液体吸收层3。正面层2和防漏层4从液体吸收层3的长度方向前后和宽度方向左右分别向外侧延伸,在重叠部分接合而一体化。此外,在左右方向外侧部,防漏层4比正面层2长,防漏层4的肌肤抵接面侧由拨水性的侧片5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片5的宽度方向内侧与正面层2重叠,并且在液体吸收层3的左右两侧部也重叠。利用该结构,卫生巾1的靠宽度方向中央的区域为液体透过性,但在宽度方向左右外侧区域成为拨水性,当被吸收至液体吸收层3内的体液向宽度方向左右扩散时,能够抑制体液的渗出。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面称为肌肤抵接面,将与其相反侧的面称为非肌肤抵接面,将离肌肤抵接面相对较近的一侧称为肌肤抵接面侧,将离肌肤抵接面相对较远的一侧称为非肌肤抵接面侧。此外,也将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花王株式会社,未经花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900007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往复摇杆动力轮椅
- 下一篇:肿瘤局部热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