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接胎压监测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81042.6 | 申请日: | 2013-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4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烈斯·巴里拉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B60C23/0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倪斌 |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胎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s,TPMS)、一种轮胎、一种车辆以及一种操作TPMS的方法。
背景技术
驾驶具有正确地充气的轮胎的车辆可以显著地减少燃料消耗和道路安全风险。实际上,充气不足的轮胎更易于受到应力损坏、具有较少横向牵引力、具有较短胎面寿命且更易受到爆胎、爆裂的损坏。此外,充气不足的轮胎可能会增大车辆停止所需的距离,尤其是在表面潮湿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世界几国政府已经推出在车辆中安装胎压监测系统(TPMS)的强制标准。实际上通过TPMS,当轮胎明显充气不足时会通知车辆的驾驶员。TPMS还必需在所谓的漏气保用轮胎的空气压力损耗的情况下向驾驶员发出警告,漏气保用轮胎被设计成在由于刺破或类似情况下发生未充气或充气不足时能够安全地驾驶。直接TPMS被配置成直接在轮胎内部测量空气压力。为此,TPMS需要位于轮胎中,通常附接到轮胎的充气阀。TPMS随后例如经由射频将与压力测量成比例的信号发射到中央接收器,该中央接收器通常安装在车辆的仪表盘下面。最后,在操作中的中央接收器将接收信号、对信号进行解码、分析信号并且将压力信息发送到车辆的驾驶员可观看的显示器(例如,LCD显示器)。
在直接TPMS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存在于TPMS与中央接收器之间的链路仅仅是单向的。由于上述TPMS标准规定来自轮胎的压力信息必须是在车辆移动时测量的,所以这可能存在问题。因此,在单向链路的情况下,例如中央接收器无法告知TPMS车辆在移动。因此在此情况下,TPMS必须通过其本身确定车辆在移动。这就是直接TPMS除压力传感器之外还通常包括加速器传感器的原因。在这种配置中,除确定胎压所需的程序代码之外,TPMS开发人员还必须写入程序代码以通过验证加速器传感器在不同时间点的状态来确定移动。TPMS程序代码开发是相当有挑战性的,这是因为每个TPMS操作(例如,胎压或加速度确定)必须具有可能的最低电力消耗,这是由于直接TPMS具有它们自身独立的电源(例如,电池),该电源在TPMS一旦安装在轮胎中之后将无法更换。因此,为了满足使用寿命需要,在可能时需要减少TPMS的高耗电操作。
发明内容
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描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胎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s,TPMS)、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轮胎、一种车辆以及一种提供车辆的轮胎的非连续胎压监测的方法,该车辆例如是汽车。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将通过下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明白并且参考这些实施例阐明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方面。
附图说明
将仅借助于实例参考图式描述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另外的细节、方面和实施例。在图式中,相同参考数字用于表示相同或功能上类似的元件。为简单和清楚起见示出图中的元件,并且这些元件未必按比例绘制。
图1是现有技术胎压监测系统(TPMS)的示意图。
图2是操作图1的TPMS的处理单元的现有技术过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3A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TPMS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操作TPMS的处理单元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因为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所示出的实施例可能大部分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电子组件和电路组成,所以对细节的说明的程度仅限于被视作了解和理解本申请的基础概念所必需的程度,以便不会混淆或扰乱本申请的教示。
参考图1,其中图解示出了现有技术胎压监测系统(TPMS)100,胎压监测系统100包括:
-处理单元110,该处理单元110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
-加速测量单元120,该加速测量单元120耦接到处理单元110;
-压力测量单元130,该压力测量单元130耦接到处理单元;
-发射单元140,该发射单元140耦接到处理单元;以及,
-电力供应单元150,该电力供应单元150用于将电力供应到处理单元110、加速测量单元120、压力测量单元130和发射单元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未经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81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