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9171.1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2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府内宣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7/02 | 分类号: | B66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导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电梯的导轨固定在井道壁上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借助固定在井道壁上的壁用支架、和与该壁用支架连接的共用导轨支架将导轨固定在井道壁上(例如专利文献1)。
在该固定装置中,在共用导轨支架上固定有轿厢导轨、对重导轨这两个导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2578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该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的情况下,对于单个共用导轨用支架,必须作为同时从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这两者承受轿厢、对重的地震水平载荷的支架来进行强度计算。
因此,在欲通过焊接将该共用导轨用支架与壁用支架连接的情况下,必需设置更大的焊脚高度或焊接长度,不仅安装的负荷变高,而且为了确保焊接长度,必须扩大所要求的最小井道空间。
并且,为了确保焊脚高度,要实施多层焊接,存在导致夹渣和焊合不良这样的焊接缺陷的问题。
另外,在欲使用紧固螺栓代替焊接将共用导轨用支架与壁用支架连接的情况下,存在螺栓个数和螺栓尺寸增大,安装施工方面的负担增大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该问题,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其使轿厢导轨用支架和对重导轨用支架分别分担由轿厢、对重的水平载荷引起的负荷,减小各导轨用支架与壁用支架的接合强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具备:
壁用支架,其一端部固定在井道壁上;
轿厢导轨用支架,其与该壁用支架的另一端部的一个面抵接,固定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轿厢导轨;
对重导轨用支架,其与所述壁用支架的另一端部的另一个面抵接,固定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对重导轨;以及
接合要素,其使所述轿厢导轨用支架与所述对重导轨用支架夹着所述壁用支架而接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轿厢导轨用支架与对重导轨用支架通过接合要素以夹着壁用支架的方式接合起来。
因此,由轿厢、对重的水平载荷引导的负荷由轿厢导轨用支架和对重导轨用支架分担,能够相应地减小各导轨用支架与壁用支架的接合强度,例如在使用贯穿螺栓作为接合要素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贯穿螺栓、减小尺寸,从而能够实现成本削减、安装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的第1参考例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的第2参考例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作用在该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上的力的图。
图6是示出作用在参考例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上的力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作用在该实施方式4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上的力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进行说明,但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件、部位标记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以下简称为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2的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该固定装置具备:壁用支架3,其通过锚定螺栓2固定在井道壁1上,截面为L字形;轿厢导轨用支架4,其设在该壁用支架3的端部的上表面;对重导轨用支架5,其设在壁用支架3的端部的下表面;以及贯穿螺栓7,其是使轿厢导轨用支架4与对重导轨用支架5夹着壁用支架3而接合的接合要素。
贯穿螺栓7由螺栓部和螺母构成,通过将螺母紧固而使轿厢导轨用支架4、壁用支架3以及对重导轨用支架5一体地接合,所述螺栓部宽松地插入轿厢导轨用支架4、壁用支架3以及对重导轨用支架5的各支架用圆孔6中,所述螺母螺合于螺栓部的末端部的螺纹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91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