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结结构和动力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8843.7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2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小暮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昭和 |
主分类号: | F16D3/68 | 分类号: | F16D3/68;B62D5/04;F16D3/12;F16D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合部件 接合爪 弹性部件 联结结构 动力转向装置 接合部 不直接接触 传输 逐渐增加 转动力 安置 | ||
为了提供一种联结结构和动力转向装置,其耐久性更高并且使要传输的转动力逐渐增加,联结结构包括第一接合部件(10)、第二接合部件(20)和弹性部件(30)。第一接合部件(10)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一接合爪(12)。第二接合部件(20)包括第二本体(21)和第二接合爪(22)。弹性部件(30)在周向上安置在第一接合部件(10)与第二接合部件(20)之间。当第一接合部件(10)与第二接合部件(20)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θ)小于预定角度(θ1)时,扭矩经由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30)传输,并且第一接合爪(12)与第二接合爪(22)在周向上不直接接触。当相对转动角度(θ)为预定角度(θ1)时,第一接合部(10)与第二接合部(20)在周向上直接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结结构和动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电子动力转向装置使用电动机以助力(援助)转向力。已知类型的助力方法包括小齿轮助力式、小双小齿轮助力式、齿条助力式以及转向柱助力式。
例如,小齿轮助力式包括:涡轮,其固定到小齿轮轴;以及蜗杆,其与涡轮接合,并且能够通过电机转动。通常用于将电机的输出轴(电机轴)与蜗杆互相连接的构造是这样的构造:一体地成型或者压配合到电机轴并且具有花键孔的联轴器被花键连接到一体地成型到蜗杆的花键轴部。在该构造中,为了协助花键连接,适当的缝隙(空间)形成在花键孔与花键轴部之间。
然而,缝隙能够导致在联轴器与花键轴部之间产生齿侧间隙。具体地,存在联轴器与花键轴部在周向(转动方向)上摇摆的可能性,导致当电机开始转动或反转时产生颤动噪音(敲击声)。另外,当电机开始转动或反转时,传输的扭矩突然升高,导致辅助力波动。这出现了驾驶员感觉不适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产生颤动噪音并且防止扭矩突然升高,提出了包括弹性部件的联结件(见专利文献1和2)。具体的方法是将弹性部件夹在诸如联轴器这样的金属部件之间,并且在弹性部件在压缩力下变形的状态下传输扭矩。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5-306141
专利文献2:JP-A-2005-212623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2中,将弹性部件夹在诸如联轴器这样的金属部件之间的构造是这样的构造:其牵涉到随着传输的转动力(扭矩)增加,弹性部件的变形程度增加。在该构造中,扭矩重复地输入到弹性部件,导致扭矩量过度,并且存在弹性部件损坏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结结构和动力转向装置,其使得被传输的转动力逐渐增加,并且耐久性更高。
问题解决方案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手段,根据本发明的联结结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合部件,该第一接合部件一体化至第一转轴;第二接合部件,该第二接合部件一体化至第二转轴;以及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并且安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传输转动力。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包括: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一体化至所述第一转轴;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从所述第一本体延伸。所述第二接合部件包括: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一体化至所述第二转轴;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从所述第二本体延伸。所述弹性部件在周向上安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
当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小于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在周向上互相不直接接触,并且在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转动力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传输。当所述相对转动角度等于所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在周向上互相直接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昭和,未经株式会社昭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88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固化树脂组合物
- 下一篇:姜黄素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