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78395.0 | 申请日: | 2013-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2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 发明(设计)人: | 岛林启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6B7/00 | 分类号: | B66B7/00;B66B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1.一种电梯装置,其中对重被配置于乘用轿厢的进深方向的后侧,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梯装置具有:
一对轿厢悬吊轮,它们在正面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设于上述乘用轿厢的上部或下部;
对重悬吊轮,其配设于上述对重的上部;
底坑部反绳轮,其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以横穿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且进深方向的后侧的角部,并突出到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和进深方向的后侧的方式,配设于底坑部;
曳引机,其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以上述绳轮位于上述底坑部反绳轮与上述对重悬吊轮之间的方式,配设于井道顶部的上述对重的上方;以及
顶部反绳轮,其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以在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位于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上述轿厢悬吊轮与上述底坑部反绳轮之间的方式,使轴与正面宽度方向一致地配设于上述井道顶部,
主绳索的一端被固定于上述井道顶部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而下降,跨在上述一对轿厢悬吊轮上而从上述乘用轿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升,跨在上述顶部反绳轮上而下降,跨在上述底坑部反绳轮上而上升,卷绕于上述绳轮上而下降,跨在上述对重悬吊轮上而上升,并且主绳索的另一端被固定于上述井道顶部,
上述底坑部反绳轮的向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的进深方向的深处侧突出的突出端在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接近上述绳轮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坑部反绳轮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以突出到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以及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与上述对重的铅直投影面之间的方式,配设于上述底坑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坑部反绳轮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以突出到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以及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的进深方向的后侧且上述对重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区域的方式,配设于上述底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重悬吊轮是将两个悬吊轮在上述主绳索的引导方向上并排配设而构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坑部反绳轮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以突出到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以及上述对重的铅直投影面的进深方向的后侧的方式,配设于上述底坑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坑部反绳轮是将两个反绳轮在上述主绳索的引导方向上并排配设而构成的。
7.一种电梯装置,其中对重被配置于乘用轿厢的进深方向的后侧,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梯装置具有:
一对轿厢悬吊轮,它们在正面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设于上述乘用轿厢的上部或下部;
对重悬吊轮,其配设于上述对重的上部;
底坑部反绳轮,其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以横穿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且进深方向的后侧的角部,并且突出到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和进深方向的后侧的方式,配设于底坑部;
顶部反绳轮,其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以位于上述对重悬吊轮与上述底坑部反绳轮之间的方式,配设于井道顶部;以及
曳引机,其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在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使绳轮朝向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并且使上述绳轮的轴与正面宽度方向一致,以上述绳轮位于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上述轿厢悬吊轮与上述底坑部反绳轮之间的方式,配设于上述井道顶部,
主绳索的一端被固定于上述井道顶部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而下降,跨在上述一对轿厢悬吊轮上而从上述乘用轿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升,卷绕于上述绳轮上而下降,跨在上述底坑部反绳轮上而上升,跨在上述顶部反绳轮上而下降,跨在上述对重悬吊轮上而上升,并且主绳索的另一端被固定于上述井道顶部,
上述底坑部反绳轮的向上述乘用轿厢的铅直投影面的进深方向的深处侧突出的突出端在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接近上述绳轮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83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口杯型印染机
- 下一篇:提花机的针钩的选针和引导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