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7812.X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0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飞;陈轶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槽 第二槽 金属背 槽位 天线部 新型天线 移动终端 天线结构 连通 天线性能 通信效果 通讯设备 背盖 贯通 侧面 | ||
本发明适用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包括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包括金属背盖,金属背盖上设置有第一槽位,第一槽位的一端与金属背盖的侧面或端面贯通;金属背盖上还设置有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第二槽位位于第一槽位的一侧且第二槽位的一端与第一槽位连通,第三槽位位于第一槽位的另一侧且第三槽位的一端与第一槽位连通;金属背盖包括位于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一侧的背盖主体和位于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另一侧的天线部,天线部包括位于第一槽位一侧的第一天线部和位于第一槽位另一侧的第二天线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其天线性能好,通信效果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增强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的品质感,金属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移动终端的工业设计中,而这样的工业设计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很大。以手机为例,无线通讯作为手机的必备功能,天线是其必备的组件,天线性能的水平也会关系到通话质量的好坏、数据业务是否流畅等多方面。在各种金属材质的工业设计中,金属背盖的天线设计挑战最大。所谓背盖,指移动终端的后壳。金属背盖即指金属后壳。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是把金属背盖完全分割成两部分或至少两部分,相邻部分由缝隙10’完全隔开,通过设定缝隙10’的宽度为一较小值,可以较好地保证金属背盖的外形。再把其中分割出来的一部分金属11’直接当成天线的一部分。缝隙10’中可填充有粘接物,用于将金属背盖的各部分连接为整体。如前所述,天线辐射需要开放的环境,如果把金属背盖分割出来的部分做为天线的一部分,则金属背盖之外就是空气,空气的电特性对天线而言也属开放介质,于是天线就不存在开放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但天线末端(或称缝隙10’开口端)一般在手机的侧边,缝隙10’容易被用户的手握住。一旦此处被手握住,则天线的工作谐振会发生大幅偏移,性能随之恶化,如图2所示的天线反射系数测试图,天线的工作频点在手指是否存在的状态下,有几百MHz的偏移,足见影响之大,导致手机通信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其天线性能好,通信效果佳。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包括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包括金属背盖,所述金属背盖上设置有第一槽位,所述第一槽位的一端与所述金属背盖的侧面或端面贯通;所述金属背盖上还设置有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所述第二槽位位于所述第一槽位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槽位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位连通,所述第三槽位位于所述第一槽位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槽位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位连通;所述金属背盖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一侧的背盖主体和位于所述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另一侧的天线部,所述天线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槽位一侧的第一天线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槽位另一侧的第二天线部,所述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均一体连接于所述背盖主体部;所述天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部或/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上的天线馈电点,所述天线馈电点通过馈线连接于移动终端的收发信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部上连接有天线延伸部。
结合第一方面中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部与所述天线延伸部之间通过弹片或弹性顶针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中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馈电点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部,所述天线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天线部。
结合第一方面中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延伸部连接于移动终端内部的导体。
结合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槽位的一端与金属背盖的底部面贯通。
结合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槽位、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形成“T”字形的槽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78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矮型电路板连接器
- 下一篇:发光材料、延迟萤光体、有机发光元件及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