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7297.5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3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田口博基;木村爱佳;小野寺德康;篠原功一;坂口真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汽车能源供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6 | 分类号: | H01M2/06;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90 | 代理人: | 张淑珍,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1.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为扁平的二次电池,具有:
隔着极间隔板层叠正极板和负极板而形成的发电元件;以及
通过在金属层的至少内侧表面层叠有树脂层的层合膜,将所述发电元件和电解液一起收纳并密封的外壳体;
所述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端子:一个端部与所述发电元件连接的同时,另一端部向所述外壳体的外部导出,在所述一个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由所述外壳体夹持,该夹持部分被密封;
所述端子具备: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在表面具有镍面;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包覆所述镍面中的至少比夹持部分靠所述外壳体的内侧的部分;以及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包覆所述耐腐蚀层的表面中的至少所述夹持部分且具有从所述夹持部分向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延伸的内侧延伸部,所述内侧延伸部从所述夹持部分向所述外壳体的内侧方向以0.5mm-5mm的范围延伸;
所述发电元件和所述端子通过在所述发电元件与所述端子之间存在的连接部接合,接合后的连接部的接合部分的厚度比所述内侧延伸部的厚度大;并且
通过将所述树脂层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表面的树脂层热熔接,将所述夹持部分密封,其中,
所述电解液的液量系数为1.1-1.6。
2.扁平的二次电池,具有:
隔着极间隔板层叠正极板和负极板而形成的发电元件;
使用在金属层的至少内侧表面层叠有树脂层的层合膜,将所述发电元件和电解液一起收纳并密封的外壳体,
所述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端子:一个端部与所述发电元件连接的同时,另一端部向所述外壳体的外部导出,在所述一个端部和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由所述外壳体夹持,该夹持部分被密封,
在所述端子的端子本体的表面具有镍面,并且具备:
包覆所述镍面的耐腐蚀层;以及
从所述夹持部分至少向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延伸且通过所述耐腐蚀层热熔接至所述镍面的树脂层,所述内侧延伸是指从所述夹持部分向所述外壳体的内侧方向以0.5mm-5mm的范围延伸;
所述发电元件和所述端子通过在所述发电元件与所述端子之间存在的连接部接合,接合后的连接部的接合部分的厚度比所述内侧延伸的厚度大;并且
通过所述树脂层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表面的树脂层的热熔接,将所述夹持部分密封,其中,
所述电解液的液量系数为1.1-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在减压下将其内部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耐腐蚀层的厚度为20nm-8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端子具有:
与包含于所述正极板的正极集电体接合的正极端子;以及
与包含于所述负极板的负极集电体接合的负极端子,并且,
所述负极端子的端子本体在铜表面具有镍面,在所述镍面中的比所述内侧延伸部靠所述外壳体内侧的部分被所述耐腐蚀层包覆,并且,所述负极端子使用超声波接合在所述负极集电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汽车能源供应公司,未经汽车能源供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72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闪光眼镜
- 下一篇:一种新型互动显微观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