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自动挑钩及鱼咬钩信号感知功能的鱼漂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77182.6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8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金载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ITCONE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K93/02 | 分类号: | A01K93/02;A01K8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韩国光州***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自动 鱼咬钩 信号 感知 功能 鱼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自动挑钩(jerking)及鱼咬钩信号(bitingsignal)感知功能的鱼漂,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具备自动挑钩及鱼咬钩信号感知功能的鱼漂,所述鱼漂仅通过轻轻拉一下挑线(jerkingline)后松手就能自动实现卷绕(winding),能够按照使用者的意愿调节挑线的解绕(unwinding)长度,而且同时执行水中鱼漂和挑钩功能,在夜间也能够容易地确认到钓鱼线沉降完成时间及鱼咬钩信号的感知。
背景技术
海钓时,鱼钩一般位于距鱼漂2m-10m的位置,坐台到鱼钩的距离通常保持在50-200m的较远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鱼咬着鱼饵轻轻地吃鱼饵时,也很难用肉眼掌握远处鱼漂的动静,水面鱼漂和鱼钩的距离远,而且在鱼钩随波逐流的情况下,鱼吃饵的情况不能及时传达到水面鱼漂。此时,别说初级钓手即使是高级钓手也时常出现因为不能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挑钩,让鱼吃了鱼饵后逃走的情况。
此外,初级钓手因为对不同的操作形态、不同的鱼的特性准备不足,多数情况下因进行盲目的一般钓鱼而经常出现完全没有收获的情况。
在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现有技术中,如图7所示,在壳(housing)10的内部设置拉簧(TensionSpring)50及线簧(wirespring)60,将滑块30移动使线簧60被卡槽1a卡住并被固定后,鱼咬着鱼饵轻轻地吃的时候,线簧60从卡槽1a脱离移动到滑块30内部,并通过拉簧50瞬间被拉向上部,以此进行自动挑钩。
但是,所述现有的自动挑钩工具,通过挑钩移动的距离只有2-3cm左右,可挑钩的距离非常短,这种短距离的挑钩很难适用于主要以钓大鱼为主的海钓,反而使大鱼产生异物感吐出鱼饵从而效果不佳。此外,所述螺旋弹簧型的挑钩工具具有如下问题:不能调节想要挑钩的距离及挑钩所需的鱼吃饵的强度,从而很难适用于多种鱼类。
因此,需要开发具备自动挑钩及鱼咬钩信号感知功能的鱼漂,其在鱼吃饵时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就能够进行自动挑钩,根据各种操作形态调节浮力,从而能够调节沉降速度;能够根据鱼的特性调节挑钩长度及挑钩所需的反弹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KR10-0458805B1(登记编号)2004.11.1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自动挑钩及鱼咬钩信号感知功能的鱼漂,所述鱼漂仅通过轻轻拉一下挑线后放开就能自动实现卷绕,使初学者也能容易地钓到鱼。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自动挑钩及鱼咬钩信号感知功能的鱼漂,所述鱼漂能够按照使用者的意愿调节挑线的放出长度,从而容易适用在多种鱼的挑钩。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自动挑钩及鱼咬钩信号感知功能的鱼漂,所述鱼漂能够并行自动挑钩功能和水中鱼漂的功能。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自动挑钩及鱼咬钩信号感知功能的鱼漂,所述鱼漂在夜间也能够容易地确认到钓鱼线沉降完成时间。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自动挑钩及鱼咬钩信号感知功能的鱼漂,所述鱼漂在夜间也能够容易地确认到鱼咬钩信号的感知。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自动挑钩及鱼咬钩信号感知功能的鱼漂,所述鱼漂提高水中鱼漂的耐久力并能够迅速实现自动挑钩动作。
本发明包括:水面鱼漂,其在一侧设置发光标识部;以及水中鱼漂,其感知到鱼咬钩信号时自动执行挑钩动作。所述水中鱼漂包括:壳,其形成有中空部;卷绕部,其包括卷绕辊和、发条弹簧,所述卷绕辊形成为圆形并安置在所述中空部,所述发条弹簧设置于所述卷绕辊的内部,并内侧末端固定在壳,外侧末端固定在所述卷绕辊,以便能够诱发旋转复原力;以及挑线,其一端与所述卷绕辊的外围外周缘连接,随着所述卷绕部的旋转被卷绕或解绕,另一端向所述壳的外部贯通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TCONE株式会社,未经ITCONE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71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