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设备的部分放电检测方法以及部分放电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5578.7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2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吉村学;矢部达也;伊藤隆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H02B13/065;H02G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金光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金属容器 部分放电检测装置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电力设备 放电检测 检测 | ||
该部分放电检测装置(10)检测多次的放电,求出多次的放电的时间间隔(Ti),在以比阈值时间(Tth)短的时间间隔(Ti)发生了放电的情况下,判别为在金属容器(2)内发生了部分放电,在仅以比阈值时间(Tth)长的时间间隔(Ti)发生了放电的情况下,判别为在金属容器(2)外发生了放电。因此,能够容易地识别在气体绝缘开闭装置(1)的金属容器(2)内发生的部分放电和在金属容器(2)外发生的放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的部分放电检测方法以及部分放电检测装置,特别涉及在封入了绝缘气体的金属容器内设置有导体、且导体以及金属容器之间被施加高电压的电力设备中检测金属容器内的部分放电的电力设备的部分放电检测方法以及部分放电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等电力设备一般成为如下构造:将高电压部位收纳于接地的金属容器内,能够针对来自外部的访问确保安全性。在这样的电力设备中,高电压部位与接地部位之间通过固体绝缘物、绝缘气体等而被绝缘。
但是,在以下情况下,存在绝缘性能降低而导致绝缘破坏的担心:金属容器内由于某种原因而混入了金属异物的情况;由于高电压应力而固体绝缘物发生了劣化的情况;形成了电场集中到高电压部位那样的形状的突起的情况;形成了成为浮置电位的浮置电极的情况。因此,为了将电力设备的绝缘破坏防患于未然而提高可靠性,重要的是检测作为绝缘性能降低的预兆的部分放电。
在例如日本特开平10-2665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部分放电诊断方法:在部分放电脉冲的时间间隔的频度分布中产生了2个峰的情况下,导电性异物引起FIREFLY(萤飞),判断为绝缘破坏的危险度高。在0~40μs的区域和40μs以上的区域中分别产生频度分布的峰。另外,FIREFLY是指,导电性异物以在高电压部位垂直地突出那样的状态运动。
另外,在检测部分放电的情况下,需要识别电力设备内的部分放电和在电力设备外发生的放电所致的电磁噪声。例如,有时在从架空线向电力设备导入电流的套管前端的屏蔽物部、架空线的绝缘子沿面等中发生放电所致的电磁噪声。该电磁噪声的频谱与电力设备内的放电类似,所以难以通过以往技术进行识别。
在例如日本特开2005-156452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制作某个部分放电的电压相位角和直至接下来的部分放电发生为止的时间间隔的相关图,根据该相关图的图案来识别电力设备内的部分放电和外部噪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66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564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即便能够检测导电性异物引起FIREFLY,也无法识别部分放电和外部噪声。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制作某个部分放电的电压相位角和从该部分放电起至接下来的部分放电为止的时间间隔的相关图,根据该相关图的图案来识别电力设备内的部分放电和外部噪声,所以存在识别方法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另外,未公开使用该相关图来区分部分放电和噪声的方案,而且,也未公开使用放电的时间间隔来区分部分放电和噪声的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设备的部分放电检测方法以及部分放电检测装置,能够容易地识别在电力设备内发生的部分放电和在电力设备外发生的放电。
本发明的电力设备的部分放电检测方法,在封入了绝缘气体的金属容器内设置有导体、且导体以及金属容器之间被施加商用频率或者商用频率以下的频率的交流高电压的电力设备中检测金属容器内的部分放电,包括:第1步骤,检测多次的放电;以及第2步骤,求出多次的放电的时间间隔,在以比预先决定的阈值时间短的时间间隔发生了放电的情况下,判别为在金属容器内发生了部分放电,在仅以比阈值时间长的时间间隔发生了放电的情况下,判别为在金属容器外发生了放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55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