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对准式喷射泵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5275.5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1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S·沃尔特;V·米尔斯;D·L·皮弗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顿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F02M37/02;F04F5/46;F02M25/08;B60K15/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刘敏,吴鹏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准 喷射泵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包括用于排空集液器的喷射泵组件。
背景技术
喷射泵组件的效率和功能高度取决于喷射泵喷嘴与喷嘴末端定向到其中的扩散器的对准。塑料构件在不同工况下会改变其形状。例如,塑料在存在诸如汽车燃料的介质的情况下会膨胀,然后再干燥,收缩成较小的尺寸。互相连接的塑料构件的相对装配因此取决于工况。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用于排空集液器的喷射泵组件,该喷射泵组件包括一体的喷嘴托架和一体的文丘里喷嘴。一体的喷嘴托架具有带进入端口的壁部。喷嘴托架具有延伸穿过喷嘴托架并与进入端口流体连通的纵向通路。一体的文丘里喷嘴具有入口和形成出口的喷嘴末端。喷嘴托架和文丘里喷嘴构造成使得文丘里喷嘴能在纵向通路中装配到喷嘴托架,其中喷嘴末端延伸经过进入端口。喷嘴末端与进入端口流体连通。文丘里喷嘴的纵向轴线与喷嘴托架的纵向轴线的对准因此仅取决于当文丘里喷嘴装配到托架部时托架部和文丘里喷嘴的装配。
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易于从下文结合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描述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沿图2中的线1-1截取的带有集液器和集成的喷射泵组件的集液器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图1的集液器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支承在图1的集液器组件中的喷射泵组件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喷射泵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5-5截取的喷射泵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图4的喷射泵组件的文丘里喷嘴在移除喷嘴托架的情况下沿图4中的线6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图4的喷射泵组件的喷嘴托架在去掉文丘里喷嘴的情况下的沿图4中的线7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用于图1的集液器组件中的替代喷射泵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安装在燃料箱中的图1的集液器组件和车辆燃料系统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的集液器组件的示意性端视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11-11截取并且示出了与端盖连接的壳体的集液器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2是在第一工况下被卡在端盖的凹部中的壳体的延伸部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13是在第二工况下被卡在端盖的凹部中的壳体的延伸部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14是在第三工况下被卡在端盖的凹部中的壳体的延伸部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15是被示出在第一工况下被卡在端盖的凹部中的用于壳体的替代延伸部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在第二工况下被卡在端盖的凹部中的壳体的替代延伸部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17是在第三工况下被卡在端盖的凹部中的壳体的替代延伸部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18是图2的集液器组件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相同/相似的附图标记在全部几个视图中表示相同/相似的构件,图1示出了有效地排空从蒸气中收集到的液体的集液器组件10。集液器组件10也可被称为主动排液部。集液器组件10具有壳体12。壳体12具有被称为蒸气流入口14(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端口和被称为蒸气流出口16的第二端口,其中蒸气流入口14和蒸气流出口16与至少部分由壳体12形成的内部腔室18流体连通。如图2所示,出口16由利用装配穿过突片保持器17的突片15固定在壳体12上的上盖13形成。蒸气从蒸气流进口14经腔室18流向蒸气流出口16。由蒸气流携带的液体被收集在集液器20中,其中集液器20由壳体12在壳体12的底部形成。过滤器19跨集液器20的最低部延伸。出口16可由出口阀代替,或者壳体12可以没有出口。
端盖23以文中描述的方式与壳体12连接。壳体12可以是一体的模制塑料构件。端盖23也可以是一体的模制塑料构件。壳体12和所述的端盖23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可具有促进液体和蒸气的分离的结构特征,例如挡板和肋。如文中所用的,端盖23被称为集液器组件10的第一构件,而壳体12被称为集液器组件10的第二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顿公司,未经伊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52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