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4973.3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0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小西克实;沢田和希;平松新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7/22 | 分类号: | B60J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尹文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导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导流装置,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如图8所示,该车辆用导流装置具备:沿着在车辆的顶板部90形成的开口部的前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上侧框91和下侧框92;以及网状部件93,其短边方向两终端部分别保持于上侧框91以及下侧框92并沿着开口部的前缘部延伸。
上侧框91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的臂部91a与顶板部90侧转动自如地连结。另一方面,下侧框92在开口部的前缘部固定于顶板部90侧。而且,若上侧框91以相对于下侧框92上升的方式转动,则网状部件93以与该上侧框91一起向顶板部90的面上突出的方式被展开。或者,若上侧框91以相对于下侧框92下降的方式转动,则网状部件93以与该上侧框91一起收于顶板部90上表面的下侧的方式被收纳。
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发明第102005042187B4号说明书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在下侧框92朝向顶板部90侧的固定中,例如使用螺钉等紧固件95,因此需要螺钉旋动等工序,从而不得已使组装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组装性的车辆用导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具备上侧框及下侧框、网状部件、一对保持突部、以及止转部。上述上侧框以及下侧框沿着在车辆的顶板部形成的开口部的前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上述网状部件具有短边方向两终端部。在上述网状部件中,上述短边方向两终端部分别保持于上述上侧框以及上述下侧框,并且沿着上述开口部的上述前缘部并在上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上述网状部件以上述上侧框相对于上述下侧框上升的状态与该上侧框一起向上述顶板部的面上突出,以上述上侧框相对于上述下侧框下降的状态与该上侧框一起收于上述顶板部上表面的下侧。上述一对保持突部设置于上述下侧框的延伸方向两端部并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设置。上述一对保持突部分别插入于一对保持孔,上述一对保持孔形成于沿着上述开口部的上述前缘部在上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配置的顶板侧部件。上述止转部限制上述下侧框绕上述保持突部的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车顶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流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中,(a)是表示导流装置的俯视图,并且(b)是(a)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导流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3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3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3的7-7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现有形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车辆用导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将车辆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车辆高度方向上方以及下方分别称为“上方”以及“下方”。另外,将朝向车室内侧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称为“车内侧”,将朝向车室外侧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称为“车外侧”。
如图1所示,在汽车等车辆的顶板部10形成有近似四边形的开口部10a并搭载有天窗装置11。该天窗装置11具备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配置、支承于开口部10a的前缘部的导流板12,并且具备沿前后方向移动来对开口部10a进行开闭的例如由玻璃板构成的近似四边形的可动面板13。
导流板12安装为能够进行以其后部为中心转动从而使前部向上移动的所谓向上倾斜动作。导流板12随着可动面板13的开动作的进行,从该可动面板13侧被释放并执行向上倾斜动作,从而比顶板部10上表面更向上侧突出(展开状态)。或者,导流板12随着可动面板13的闭动作的进行,从该可动面板13侧被压入而收于顶板部10上表面的下侧(收纳状态)。导流板12在将开口部10a敞开时变为展开状态,从而防止风朝向车室内的卷入所引起的空气振动。
如图2所示,天窗装置11具备在开口部10a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缘部配置、固定的一对作为第二顶板侧部件的导轨14。各导轨14例如由铝合金的挤压材料构成,在长边方向上具有一定剖面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另外,天窗装置11具备沿开口部10a的前缘部配置、固定的作为顶板侧部件的前壳体15。该前壳体15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借助其两端部而与两导轨14的前端连接,从而沿车辆宽度方向将它们之间桥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49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