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变速机的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74666.5 | 申请日: | 2013-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8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 发明(设计)人: | 丰田良平;月崎敦史;日比利文;金子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H61/16 | 分类号: | F16H6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变速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机的控制装置的发明,该自动变速机的控制装置具备具有卡合离合器的自动变速机和进行该自动变速机的变速控制的变速控制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一种自动变速机的控制装置,其具备有级的自动变速机,该自动变速机具有以低速档位接合的牙嵌式离合器和以高速档位接合的摩擦离合器作为变速元件,自动变速机的控制装置对牙嵌式离合器和摩擦离合器进行切换变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21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以往的自动变速机的控制装置中,在用于使牙嵌式离合器分离的变速控制中、即从低速档位向高速档位变速的变速控制中,由于驾驶员的请求驱动力增加等,有时会新产生用于使牙嵌式离合器接合的向低速档位变速的变速请求。
此时,如果想要使该牙嵌式离合器再次接合,则会对牙嵌式离合器施加不合理的扭矩,可能会导致降低牙嵌式离合器的耐久性。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自动变速机的控制装置:即使在用于使卡合离合器分离的变速控制中存在用于使卡合离合器接合的新的变速请求,也能够防止卡合离合器的耐久性的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自动变速机的控制装置具备:自动变速机,其设置于车辆的驱动系统,具有卡合离合器作为变速元件;以及变速控制器,其进行该自动变速机的变速控制。
而且,在基于第一变速请求的用于使上述卡合离合器分离的变速控制的中途,在判断为上述卡合离合器开始分离之后存在用于使上述卡合离合器接合的第二变速请求时,上述变速控制器使基于上述第一变速请求的变速控制继续。
发明的效果
在本申请发明中,在基于第一变速请求使卡合离合器分离的变速控制的中途,在判断为卡合离合器开始分离之后存在用于使卡合离合器接合的第二变速请求时,通过变速控制器继续进行基于第一变速请求的变速控制。
即,如果是在判断为卡合离合器开始分离之后,则忽略第二变速请求,继续保持用于使卡合离合器分离的第一变速请求。因此,不会使被判断为开始分离的卡合离合器再次接合,能够防止对该卡合离合器施加不合理的扭矩。
其结果,即使在使卡合离合器分离的变速控制中存在用于使卡合离合器接合的新的变速请求,也能够防止卡合离合器的耐久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实施例1的控制装置的电动汽车(车辆的一例)的驱动系统结构和控制系统结构的整体系统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速控制系统的详细结构的控制框图。
图3A是表示实施例1的卡合离合器的主要部分截面的说明图。
图3B是表示实施例1的卡合离合器的动作的说明图,表示接合初期的旋转同步初始状态。
图3C是表示实施例1的卡合离合器的动作的说明图,表示旋转同步中途。
图3D是表示实施例1的卡合离合器的动作的说明图,表示旋转同步结束时。
图4是表示由实施例1的变速控制器执行的变速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速控制器所使用的自动变速机的升档线和降档线的一例的变速对应图。
图6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控制装置中即使在1→2变速控制中存在2→1变速请求也仍继续进行1→2变速时的自动变速机输出转速、自动变速机输出扭矩、马达转速、马达扭矩、卡合离合器传递扭矩、摩擦离合器传递扭矩、卡合离合器套筒位置、摩擦离合器滑动件位置的各特性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控制装置中由于在1→2变速控制中存在2→1变速请求而执行了2→1变速时的自动变速机输出转速、自动变速机输出扭矩、马达转速、马达扭矩、卡合离合器传递扭矩、摩擦离合器传递扭矩、卡合离合器套筒位置、摩擦离合器滑动件位置的各特性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由实施例2的变速控制器执行的变速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例3的控制装置中即使在1→2变速控制中存在2→1变速请求也仍继续进行1→2变速时的自动变速机输出转速、自动变速机输出扭矩、马达转速、马达扭矩、卡合离合器传递扭矩、摩擦离合器传递扭矩、卡合离合器套筒位置、摩擦离合器滑动件位置的各特性的时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46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化气供给用连接机构
- 下一篇:微晶格阻尼材料和可重复吸收能量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