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窗开闭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4148.3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2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竹原秀明;柏木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城南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E05F11/48 | 分类号: | E05F1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窗 开闭 调节器 | ||
1.一种车窗开闭调节器,配置在车辆的门板内用于对窗玻璃进行开闭,上述车窗开闭调节器的特征在于,
在卷线筒与导线件间具有对线进行配线的构造,导线件为平板状且具有与平面正交的旋转轴并且在周面挂绕有线,导线件的平板形状通过绕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成为在旋转后比旋转前与导线件的周面相接的线的长度变大的形状,在导线件的周面设置线的临时固定部,导线件通过被卷线筒拉拽的线经由临时固定部进行旋转而增强线张力,并设置有在得到设定的线张力的旋转位置对导线件的旋转的位置进行维持的构造和在临时固定部利用线张力的分力从临时固定部释放线的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开闭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线的临时固定部包括接受部和被该接受部收纳且对置地配置的楔形部件,楔形部件在对置面与挂绕于导线件的线相接,通过被线拉拽而在与接受部之间向保持线的力变大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相对于线的向侧方向的移动使对置面向打开的方向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开闭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接受部与被该接受部收纳且对置地配置的楔形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允许楔形部件对置面的上述位移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窗开闭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楔形部件对置面的上述位移利用楔形部件的变形来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窗开闭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接受部的内表面设置卡合槽,在对置地配置的楔形部件上分别设置有卡合突条,通过将卡合突条嵌入卡合槽,从而阻止楔形部件相对于线的插通方向向侧方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窗开闭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维持导线件的旋转的位置的构造由设置于导线件的卡定凹部或卡定突起与设置于开闭调节器的车体侧部件或托架的卡定突起或卡定凹部的组合来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窗开闭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将在导线件旋转仅设定的角度时与导线件抵接并防止导线件的继续旋转的止动件设置于车体侧或托架。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窗开闭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导线件的平板形状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分为四个象限,各象限中周面的长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窗开闭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导线件的平板形状为左右对称并且上下也对称,上述的旋转轴位于偏离平板形状的左右方向中心线与上下方向中心线的交点的偏心位置,由此通过上述导线件的旋转,旋转后比旋转前变长。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窗开闭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导线件的旋转轴架设在门板的内板与不能旋转地配置于内板的托架之间,并在上述内板与上述托架之间配置有上述的导线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窗开闭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托架具备成为导线件的旋转轴的轴环部,轴环部在外周面具备卡合条,导线件具备轴环贯通孔并且在轴环贯通孔具有直径变大的扩大部,并具有在使托架的轴环部贯通导线件的轴环贯通孔时,在上述扩大部的阶梯面与卡合条卡合的构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窗开闭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贯通托架和导线件并将导线件支撑于内板的螺栓,该螺栓的头部压入设置于托架的外侧面的角孔来进行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城南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城南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414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