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的局部药用的纳米乳液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4085.1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9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F·L·乔丹;C·乔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JR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燕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局部 药用 纳米 乳液 制剂 | ||
本发明的一些方面涉及用于向个体递送活性成分的组合物。一些实施方式是用活性成分配制的,该活性成分包括,比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酮洛芬或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或多肽或蛋白质(例如,胰岛素),其中所述活性成分是稳定化的,并且大于90%的活性成分的颗粒具有如采用体积加权粒度分布计算方法,由动态光散射(DLS)确定的小于或等于或在100、90、80、70、60、50、40、30、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或4nm之间的任意数值的或更小的颗粒尺寸。
本申请要求2012年12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系列号61/748,036的优先权,其整体被明确地在此引作参考;并且本发明还要求2013年1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系列号61/758,726的优先权,其整体被明确地在此引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些方面涉及用于递送活性成分的制剂。这些制剂的一些实施方式包括经皮组合物和/或皮肤组合物,它们用活性成分配制,所述活性成分包括,比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酮洛芬或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或多肽或蛋白质(例如,胰岛素),其中所述活性成分是稳定化的,并且大于90%的所述活性成分的颗粒具有如由动态光散射(DLS)确定的小于或等于100nm(例如,4-20nm)的颗粒尺寸。
背景技术
用非甾体抗炎药(在下文中,“NSAID”)或对乙酰氨基酚为人减轻疼痛和/或减轻炎症是当今的普遍实践。NSAID也是常见的处方药,其用于治疗包括急性疼痛、慢性疼痛、关节炎和发热的医疗状况。如今,人们非常熟悉非处方的非处方药NSAID,例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以及对乙酰氨基酚。现今许多人还患有糖尿病并依赖胰岛素治疗与这种疾病做斗争。
NSAID是一类提供止痛、抗炎和退热效果的药物。虽然NSAID具有与甾类相似的抗炎性质,但是它们在其为非麻醉的,并且没有全身甾类使用的许多实质的副作用上是独特的。典型的NSAID包括但不限于水杨酸、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酮洛芬、吲哚美辛、依托度酸、双氯芬酸钠、双氯芬酸依泊胺、酮咯酸、美洛昔康、吡罗昔康和萘丁美酮,所有的这些在大多数国家都可得到。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疼痛缓解剂和发热减轻剂,但它的抗炎性能没有被公认,因此不被认为是一种NSAID。
一种典型且非常流行的NSAID是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一种熟知的抗炎剂。自从1915年以来,阿司匹林已经有效地用在医疗和科学领域来治疗疼痛。尽管它有效,阿司匹林和其他NSAID不是没有缺点。口服NSAID可能引起可致命的严重的心血管血栓形成事件、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增加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随着持续的全身使用增加。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具有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的患者可能处于更大的风险。口服NSAID(包括阿司匹林)也可能增加可致命的严重的胃肠有害事件(包括出血、溃疡和胃或肠的穿孔)的风险。这些事件可能在使用期间的任何时间发生,并且没有预警症状。较年老的患者处于针对严重的胃肠事件的更大风险中。
从这些问题来看,局部的NSAID和/或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是期望的,尤其是如果口服NSAID和/或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临床益处可以在没有通常与全身性NSAID和/或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比如,来自吸收口服片剂)相关的副作用下实现。然而,获得含有NSAID和/或对乙酰氨基酚的有用的局部制剂有许多障碍,包括安全性、随着时间的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以及功效。
任何基于NSAID和/或对乙酰氨基酚的局部疼痛缓解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渗透外皮(皮肤)的必须层以缓解疼痛的能力。相应地,有效的局部NSAID和/或对乙酰氨基酚制剂应该是悬浮或溶解活性成分的液体的形式,并且促进穿过外皮的运输以提供有效的缓解。液体形式的局部疼痛缓解剂制剂在过去已经被介绍,但是这种局部疼痛缓解剂传统上缺乏维持悬浮液中的活性成分在所述局部疼痛缓解剂制剂的液体中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R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JR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4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