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3871.X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9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日野辰郎;别所智宏;岩本和幸;立木宏纪;冈本省吾;西川健;井上正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25 | 分类号: | H02K11/2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金红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缘部 主体部 旋转电机 齿部 绝缘体 集中卷绕线圈 温度检测元件 轴向两端 元件插入孔 定子铁心 绕组空间 线圈端部 线圈外层 凹空间 导体线 面配置 小型的 检测 铁心 元器件 底面 多层 卷绕 配置 | ||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其抑制槽内的绕组空间的减少,以能检测出线圈外层部的温度的方式使温度检测元件保持于绝缘体,从而抑制元器件数的增加,获得一种成本低、且小型的旋转电机。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具有主体部和与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的一对凸缘部的绝缘体中,分别使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与齿部的径向一致,主体部的底面沿该齿部的轴向两端面配置,集中卷绕线圈构成为使导体线通过由齿部的轴向两端的主体部和一对凸缘部形成的凹空间内,在齿部的周围卷绕多层。一对凸缘部中的一个凸缘部配置在定子铁心的铁心后端的端面上,温度检测元件插入到在一个凸缘部形成的元件插入孔中,配置成能检测出集中卷绕线圈的线圈端部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温度检测元件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旋转电机中,将检测定子线圈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内置于定子中,基于温度检测元件的检测温度,控制对定子线圈的通电电流,防止因定子线圈的温度过度上升而产生损伤。
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电动机中,绝缘体包括中空的管部、与管部的一端连接的内端部、及与管部的另一端连接且在与管部连接的一侧部分附近形成有沿转轴方向延伸的一对线圈槽的外端部,齿部的线圈支承部通过该绝缘体的管部的内部,将内端部和外端部按压于齿部的前端部和磁轭段,从而进行安装。定子线圈通过使导体线通过一个线圈槽并卷绕于管部而构成,温度检测元件压入另一线圈槽,配置成能检测出定子线圈的温度。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的电动机中,形成线圈槽的外端部位于磁轭段的內周侧,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槽内的绕组空间减少,线圈的体积占有率下降,无法实现高输出化。此外,温度检测元件的直径大于导体线,在将线圈槽用于保持温度检测元件的情况下,需要将外端部形成得较厚,以确保线圈槽的槽深度,因此,会导致槽内的绕组空间进一步减少,线圈的体积占有率下降。
此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的电动机中,线圈槽形成为在与管部连接的一侧部分附近沿转轴方向延伸,因此,插入到线圈槽中的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定子线圈的管部侧、即线圈内层部的温度。一般而言,定子铁心的温度比定子线圈的温度要低,因此,线圈内层部的温度比线圈外层部的温度要低。因此,存在温度检测元件无法检测出要控制的定子线圈的线圈外层部的温度的问题。
鉴于这种状况,提出有一种现有的定子,将棒状部从內周侧插入到线圈端部与齿部之间的间隙中从而配置主体部,将温度检测元件以与线圈端部的內周侧的表面相接触的方式保持于该主体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0199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2735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现有的定子中,温度检测元件配置成与线圈端部的內周侧的表面相接触,因此,能检测出线圈外层部的温度而不减少槽内的绕组空间。然而,由于重新需要保持温度检测元件的主体部,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元器件数增加,制造成本增加,且无法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槽内的绕组空间的减少,以能检测出线圈外层部的温度的方式使温度检测元件保持于绝缘体,抑制元器件数的增加,获得一种低成本、小型的旋转电机。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38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